浪漫之都,时尚大连。也许你没来过大连,但你一定听说过大连的这句城市宣传语。
大连,在俄语里叫“达里因”,是“远处”之意。大连沦为俄国租借地以后,根据沙皇尼古拉之令,将此地命名为达里因,后音转为大连。
大连,又别称滨城。一座“备受眷顾”的城市——它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确定的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图|大连城市(图源:图虫创意)
谈“资历”,它是共和国长子手中的明珠,曾一度对标香港;谈“魅力”它是著名的浪漫之都、风情万种;谈“智力”它更是著名的工业制造之都,航母就从这里驶向远洋。
此外,大连还有很多城市名片,“足球之城”、“北方明珠”、“东北之窗”等。
但是,近些年来大连在整个中国城市版图上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弱。
大连一度希望对标香港,而现在,它的经济总量还不如广东的地级市佛山。年,佛山GDP总量.47亿元,大连只有.4亿元,中间还隔了一个青海省(.92亿元)。
大连,你这些年怎么了?
为何输给青岛?
有人说大连是一座最不像东北的城市,它可以“鱼和熊掌兼得”。因为在大连既可以观赏到纯净圣洁的雪景,也可以体会到阳光、凉风、蓝海和沙丘的热辣之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连的浪漫基因,与其独特的海洋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大连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海塑造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未变的整体格局,孕育了大连独特的海洋文化,也带给这座城市跨越世纪的荣耀与繁华。
与大连兼具南北气候特点,可以二者得兼不同的是,近些年来大连在经济上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跟很多东北城市一样,GDP增长缓慢是大连近些年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
“断崖式下跌”“塌陷”“失速”……年以来,这样的词汇频繁出现在媒体对东北的报道中。作为东北明星城市,大连自然也不例外。
图|大连四十年来的GDP增长率和城市GDP排名(图源:新京智库)
没有对比,就没有感受。
谈到北方沿海城市,人们常拿青岛和大连相比较。这两座城市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不仅地理位置相近,青岛和大连都是我国最早一批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起步也相近。
年,大连GDP为42亿元,青岛GDP为38亿元,那时候的东北是全国工业基地,经济实力雄厚,大连GDP曾位列全国城市前十。
年代,青岛曾将大连作为学习目标和榜样,青岛当时甚至还提出了“学习大连、赶超大连”的口号。经过多年努力,年,青岛GDP首次超过大连。
年,大连的GDP是亿元,青岛的GDP是亿元,此时,两座城市可以说是实力相当,差距不大。但也是从这时起,青岛将大连一直甩在身后。
拿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来说,年大连的GDP为.2亿元,青岛为.29亿元。到了年,大连的GDP为.4亿元,青岛为.56亿元。五年间,青岛的GDP名义增幅为23.87%,大连仅为3.23%。
图|年城市GDP50强(图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大连GDP增长明显放缓,GDP放缓背后,外来投资也在发生着变化。
年大连实际使用外资还保持在30亿美元左右,而到了年这一数字仅为6.5亿美元,三年间下降了20多亿美元。
曾经与青岛龙争虎斗的强者,如今增长放缓,除了经济腹地东北经济不振外,与其产业转型也有关系。
方向的摇摆
纵观大连的产业发展历史,有几个重要的转型阶段。
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连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面貌一派欣欣向荣。重工业在整个大连经济发展过程中独领风骚,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大连80%的工业品向国内市场供应。
其中,万吨远洋船舶、大型起重设备、组合机床以及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品都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到年代,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从建国初期的46.4%上升到接近70%。
整个年代,大连是最受政策红利眷顾的城市之一,可谓春风得意。
图|大连港集装箱装卸(图源:图虫创意)
除了开放港口、吸引外资之外,大连在年成为计划单列市,收支与中央挂钩,无需上缴辽宁省。或许是因为家底雄厚,到了年代,大连开始尝试转型,朝着现代化大都市迈进,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
“经营城市”建设“北方香港”。
年大连提出“北方香港”设想,目的在于改造大连的经济体系和城市面貌,成为以金融和商贸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大都市”。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的产业转型,大连市提出“经营城市”的创新理念。
财政方面,通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再投入到城市环境营造和基础设施改善方面。
产业方面,大连市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将市内重工业企业外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难想象,要实现这么大规模的产业转型,显然不能单纯的依靠市场的力量,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就少不了。
图|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图源: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