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8日,《财经》年会正式举办,分析并展望年全球和中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参与会议并发表演讲。
他表示,我国现在选择的“新十条”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一个时点。我国在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是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
他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全国除上海的59倍。估计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今冬新冠的病死率估计在0.09%—0.16%之间。
感染率上限30%和病死率上限0.16%是来自于其他国家地区的数据:
今年1-11月份,台湾共有万人感染,占全省人数大概1/3,中重症3.7万,死亡1.3万,死亡率0.16%。
今年1-11月份,香港共有万人感染,占全部人口30%,死亡1.08万,死亡率0.49%。
美国在omicron最高峰的时候,万人感染,粗感染率7.99%,病死率是0.46%。
新加坡累计感染万,感染率36%,死亡人,病死率0.08%。
我在美国亲身经历了omicron从去年底开始的这轮爆发。首先美国这个感染率人数的数据肯定不准确,因为这边都是自己抗原之后上报的,但要怎么上报呢?以下是我所在州的上报方式:
上报需要把阳性核酸报告传真,或者提交一份发病报告。但就我所知,很多人都是自己抗原检测之后阳了就直接居家隔离,压根没有核酸和发病报告,也就没法上报数据。
香港也有类似的问题,只有阳了之后去政府隔离点集中隔离的人才需要上报数据,如果你居家隔离其实抗原自测一下就可以,也没强制上报数据。
所以,感染率上限30%这个数据大概是偏乐观了。根据目前北京,武汉,郑州,广州等地的感染情况,全国的感染率最终能低于50%就不错了。
感染率有问题,那自然根据感染率算出来的死亡率也不准。但还有一个计算方式: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这样算下来:
香港是0.15%,台湾0.05%,美国0.%,新加坡是0.%.
大陆有14亿人口,按照最低的新加坡计算,死亡人数是43.4万;按照最高的香港计算,死亡人数是万。
而按照吴尊友的算法,死亡人数的区间在12.7万-67.7万。
另外,上面四个国家地区里面,香港的人均ICU床位最低,大概每10万人有7.1张ICU床位;而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年11月12日提到我国ICU床位数量[1]:
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