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校园要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首届 [复制链接]

1#
哪里白癜风能治好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8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首届梧桐学者论坛,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悉尼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优秀青年学者共聚梧桐山下,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参观座谈等形式,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探讨学术,共谋发展。

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约位青年学者的报名,经筛选后,48位优秀青年学者受邀参会。据悉,这些青年学者皆已取得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科学等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本次论坛将通过两天的活动,让高校与学者之间互相了解,学者有机会近距离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咨询大学的人才*策及待遇;大学则通过一对一分论坛全面考核参会学者的专业水平。在一对一分论坛中表现优秀的青年学者,将有机会获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建这所年轻的高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梧桐学者论坛与会者合影

高校求贤若渴

系列*策支持人才长足发展

科学研究、优质的高等教育不是经过几年、十几年或者更长的一个周期就结束的,而需要传承性,传承性则意味着教育的接力、人才的接力。此次论坛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将提升港中大(深圳)乃至整个深圳的科研和高等教育质量,也将带来一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为港中大(深圳)未来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港中大(深圳)对科研及高等教育人才求贤若渴。首届梧桐学者论坛受到了徐扬生校长和罗智泉副校长的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集中优势资源为受邀学者提供了一系列周到细致的服务。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梧桐学者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计划引进的人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器人、物理、化学、数学及应用数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运筹研究、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统计学、经济与管理科学、新媒体研究、城市研究、中国语言与文化、心理学、翻译学、全球研究、当代中国历史、社会学、人文科学等领域,学科涉猎范围广泛,也高度契合港中大(深圳)学科建设方向,符合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高端人才需求。

论坛开幕仪式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副校长罗智泉教授代表大学发言时指出,港中大(深圳)目标是建成国际化的研究型高校,有赖于深圳市一流的产业环境和人才配套*策等方面的支持,大学目前已在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副校长罗智泉教授发言

对于国际化人才引进的后续保障,除了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等,深圳市也配套了相应的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简称“孔雀计划”),深圳市龙岗区的鹏城学者特聘教授、龙岗区深龙英才计划等,全方位给予成绩突出的优秀学者以科研经费资助、奖励补贴、生活服务保障等。

发挥资源优势

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

建校四年,港中大(深圳)已在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科研平台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受聘于港中大(深圳)的青年学者,将能享受到大学的资源,与大学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聘用一流师资,采用全球招聘方式,严谨的筛检程序选拔最优秀人才,所聘教授层次可与全球一流大学相比,引进的教师%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截止年7月底,已引进知名教师多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等14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1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名,国家杰出青年4名,长江学者3名,广东省领*人才2名,深圳市杰出人才4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94名,深圳市鹏城学者10名、深圳市龙岗区深龙英才86名等。受聘的青年学者,将有机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国际一流学者共事合作。

论坛主席、理工学院执行院长、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崔曙光教授发言

在师资交流方面,去年12月,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分别与明尼苏达大学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达成师资交换协议,根据协议,参与师资交换项目的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将在港中大(深圳)担任至少一年的全职教职,承担科研及教学任务,港中大(深圳)的师生将能与这些学者共事与交流。

在科研平台的建设上,经过四年的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在教学、科研、产业孵化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在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信息科学等科研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大学目前已经组建完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和多个市重点实验室,以及三个诺奖科学家研究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切医院)、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霍普克罗夫特先进计算研究院)。年,港中大(深圳)还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京东集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腾讯AILab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发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表示深圳是创新创业之城,吸引了大批具有开创精神的年轻人。而学校也极为重视青年人才的发展,为热心科研与创新的青年学者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和良好的学术环境,有志于将他们培养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希望通过此次互动论坛,推动学术交流,引进优秀人才,也促进高校与人才之间的良性沟通。

论坛影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梧桐学者论坛

港中大(深圳)科研处副主任张华安博士发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丁宁博士发言

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副院长朱宝亭教授发言

港中大(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学院院长范息涛教授发言

CUHK-Shenzhen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欢迎投稿

邮箱:cuhkszjz

foxmail.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