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论佛诺贝尔奖两度提名香港理工大 [复制链接]

1#

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曾在年和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他是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前列。

他也是一位精进的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心经与生活智慧”及“心经与现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发了许多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识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佛教文化及智慧的
  当年在英国求学时,潘宗光获得了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科学博士学位。这样的经历,使得这位科学家如今在研习科学与佛学之间的关系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度。

“释迦牟尼本是一位王子,看到人世间有很多苦恼不能解脱,他离开王宫,经过长时间修行后觉悟。”“他彻底明白宇宙的本质及其自然规律。人是宇宙的一份子,应该跟着自然规律来运作。可是人们基于他们的贪嗔痴,经常不跟着自然规律来做,所以产生烦恼。”“现在空气污染非常严重,一个原因是工业发展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砍伐了很多森林,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减弱了。这些都是我们破坏了自然,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就有这样的烦恼。”“佛陀教导我们宇宙的自然规律并要求我们根据这些规律和规则来做人,烦恼也就慢慢少了。”

“科学对宇宙自然规律理解的表达方式,是用理论、方程式及实验。佛教对自然规律的表达方式,是佛理及做人和做事的实践。自然规律的本质只有一个,科学与佛教虽然角度不同,但是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如今的科学研究,是基于经验世界的推理。对于超经验世界,很多人认为是迷信,大多持排斥与否定的态度。潘宗光认为这恰恰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他说,佛教不仅与科学相契合,甚至有许多超越科学的智慧理论。为此,他曾以科学的推论,来演说佛教的六道并非迷信。

“在我们的经验世界里,有一个长、宽、高的三度空间。我们的科学(除最新的“弦论”及“M-论”外)也是以这三度空间为准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认为时间是第四度空间,但是无论如何在同一时间内,只有长、宽、高三度空间。在此三度空间里,我们只能看见‘人界’和‘畜牲界’。那么佛、菩萨及其他四道众生是否存在于另外的三度空间呢,或者在超越我们认识的四度、五度空间而不被我们所察觉呢?”

“生活在深海的生物,海是它们的生活空间,它们却不了解,还有一个陆地上的三度空间。同样,陆地上的动物,也无法知晓深海里这另外三度空间的存在。但是我们人类可以透过科学和聪明才智,穿梭于海、陆、空在内的三度空间。那么宇宙中是否只有一个三度空间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只是不知道,但不知道不等于它肯定不存在。”

“佛教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三千大千世界。用现在的话语来讲,一个太阳系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所以称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认为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刹国土。”“这样的表述,是不是和当下发现的宇宙非常一致,甚至要超出我们的认识。”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也就是说,在离我们很远的太空,有另外一个阿弥陀佛的世界。”“我们目前的科学只知道在太阳系外,还有无穷无尽的太阳系和星云。我们无法知道其他星系与星云的情况,亦无法否定佛教的三千大千世界可容纳诸佛、菩萨和六道众生。”

“我们也不能否定还有许多另外的三度空间,与我们的世界并存于一个超乎我们想象的四度空间。假如真有一个另外的三度空间里有佛、菩萨的存在,而这个三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的三度空间是可以相融相通的。佛、菩萨便可以透过这两个三度空间的会合处穿梭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了。”

“这样的推论与科学并无冲突,因为我们目前的科学不能否定(或确认)其他三度空间或四度、五度空间的存在。”“在多年前,佛陀的宇宙观已经超越了现在的科学。佛经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当时没有任何科学仪器,佛陀已经认识到小小一钵水里有无数微生物。可见无论是宏观或微观的层面,佛陀的智慧都是不可思议的。”

上世纪以来,包括爱因斯坦、杨振宁等在内,许多顶尖科学家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都曾或多或少地
  第三是世界要真正的和谐,唯有靠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位佛弟子,潘宗光还有一个心愿。“精进修行,有一个安乐自在的心,有一个安乐自在的人生。同时也希望真的在临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刊载于第期《佛教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