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为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华为课程培训、辅导合作请联系:
我的欧洲“破浪”之旅shujun“宝贝,妈妈带你去圣诞老公公住的地方,好不好?”“哇哦,好呀!”年,三十而立的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外派。但我并不孤独,陪我一同前往欧洲的还有我可爱的女儿呢,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纯真的笑容,我问她要不要去她最喜欢的圣诞老公公家乡,她似懂非懂地满口答应。对于女儿来说,这可能是一次有趣的奇幻之旅,但对于我,这一次即将开启我职业生涯的新篇章,我也即将成为乘风破浪的姐姐。人在囧途因为小朋友签证的原因,4月初,我一个人先行前往欧洲。从深圳坐巴士到香港,再飞法兰克福中转,在法兰克福机场还发生了个小插曲:快到登机时间了,我诡异地发现登机口除了我和1个欧洲人之外,再没有别人。我俩面面相觑,赶紧互问了航班,确认是同一航班,突然意识到肯定是登机口变更,一瞬间惊慌不已:“肯定赶不上航班了,第一次外派转机就差点人在囧途,这个欢迎仪式太特别了!”来不及细想,赶紧找了机场工作人员问新登机口在哪里,热心的工作人员知道我们快要误机,迅速帮我们查了登机口,又安排穿梭车在最后时刻把我们俩送到登机口,终于有惊无险地上了飞布达佩斯的航班。在飞机上,我回想一路的小波折,再想起自己未来在异国他乡的工作与生活,内心期待又忐忑。飞机落地后,从布达佩斯机场一路走出来,机场又小又旧,我看着远远不如国内一线城市的机场,不禁感叹:“欧洲也不过如此啊,匈牙利首都机场真是堪比国内4、5线城市啊。”出了机场,接我的同事一见到我,就打趣我“欢迎欧供采购第一美女”,顿时让人开怀大笑,让初来乍到的我一下子放松了很多,谁知道接下来的5年,我顶着这个称呼在欧供行走江湖,而这已是后话。从机场往办公室,看到空旷荒凉的土地,低矮破旧的房子,我忍不住嘀咕:“我在书上网上看布达佩斯非常漂亮,我现在看到的和网上的有天壤之别啊,我是不是来了个假欧洲?”同事哈哈大笑说“你这是正常反应,等下带你看多瑙河!”到达欧供的办公室,风景如画的多瑙河映入眼帘,还有雄壮的裴多菲桥、链子桥、伊丽莎白桥和桥两边历史悠久的建筑,终于有了置身欧洲的感觉,我也对海外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几个月后,女儿也来到我的身边,她刚见到我,就喜滋滋地问我“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圣诞老公公家做客啊?”我笑着说,“妈妈打个电话给圣诞老公公,和他说一下哦!”由于工作的忙碌,这个“电话”大约半年后才“打通”,我带着女儿去了芬兰,也算圆了女儿的梦。推开学习的大门我是一名采购CEG(CommodityExpertGroup,采购专家团),外派前负责物料的采购,来欧供负责EMS(ElectronicManufacturingServices,电子专业制造服务)的采购,简单可以这么理解,就是华为公司的从国内把原材料、半成品等直接运送过来,EMS工厂要管理好原材料,并装配、测试、组装后,再发给欧洲客户,听上去似乎很简单,但是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会影响最终客户的及时交付,要很好了解工厂运作管理方方面面才能做好这个岗位。来到欧供,我仍然是“采购”,但是领域不同,业务模式差别很大;在欧洲,大家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与本地供应商交流也是一个难关。现在回想,最初的这些挑战让自己手忙脚乱了好一阵。EMS工厂的管理和物流、制造、订单和计划各个部门都关系紧密,初来乍到的我,人都还不熟悉,就频繁地“骚扰”着周边的人,这个人不清楚,找别人,那个人没时间,就再换人,直到把问题搞清楚,这一波操作下来,我最大心得就是:工作中脸皮要厚!对工厂的每件事我都尽可能去了解前因后果,业余时间利用公司强大的网课平台针对性地学了产品、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物流等很多基础知识,我发现刚开始是碎片化的知识,日积月累,融会贯通,慢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渐我在工作中说话都有底气了。刚接手新工作,术语和英文简称也成为“拦路虎”,我本来对业务就不熟,开会的时候别人经常冒出个英文简称,直接就懵掉了。于是,我每次开会都要把不懂的都记下来,会后挨个去查去问,搞明白后一一整理成文档,方便随时温故而知新。说起很多外派小伙伴会遇到的英语难关,我也有件印象很深的事情。因为我的工作场景,有很多专业术语,又围绕着业务,最初和供应商的英语沟通比较费劲,但本地人很有礼貌也友善,供应商D的厂长就是典型的这种人,他会经常鼓励表扬我,说的不地道的部分他会不漏声色地提醒我,隔三岔五就会鼓励我说“YourEnglishisgettingbetterandbetter”,当然可能这是他的口头禅,但却让我越来越从容自信的英语交流。慢慢地我们的交流就不仅限于工作,会聊生活和对事情的看法,有次聊到中国,D厂长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学中文,喜欢吃中餐,从中国购物,我还从淘宝网上买了手机壳,种类多又漂亮又便宜,我也很想跟你学中文呢!”就这样开始了我教他中文,他教我英语和匈语的欢乐时间。我也总结,觉得英语沟通除了日常学习积累之外,只要脸皮厚,克服心理障碍,不怕说错,就能越讲越好。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我记得女儿在匈牙利国际学校,有一段时间不开口讲英语,虽然她听力没问题,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不说,她说怕别人觉得她英语说得不好笑话她,我在鼓励她的同时也学会了不给自己套枷锁。除了学习了这些业务上的技能,我还“被逼”学习了开车。欧供最近的工厂离办公室开车要半个小时,每次过去都必须驾车。当时我虽然驾照已换了一本,但完全不会开车,且由于一些心理阴影从心底排斥和害怕开车,但开车已然是工作必备技能,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报名本地驾校,从理论开始学起。工作之余,我利用午饭和周末时间,风雨无阻地练车练了将近1年,终于拿到驾照,在同事的陪练下,蹭过停车场的柱子、撞过商场地库的闸门、开太慢被嫌弃过、撞破过轮胎,终于能独自开高速去工厂,后来我们三五同事也多次自驾游领略欧洲各国的美景,如今已经累计开了3万多公里的里程,也算成长为一个老司机了。艰难的谈判我在欧供的第一场“硬仗”应该是和供应商D(匈牙利工厂)的谈判,这场谈判持续了3个月,整个谈判过程中好几次让我觉得崩溃,我也自我反思:自己的心理素质还要再锻炼,遇事太容易急了。D工厂是有强大物流基因的公司,年第一季度因为业务量下降,D没有及时减少人力,造成亏损,要求华为补偿,且多次升级到高层,我们当然不同意,双方谈了好多轮没结果,我心里很着急,并且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尽早很好的解决,非常不利于双方的关系。采购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买买买”,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不能供应商说亏钱我们就补偿,但D是我们很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要一起想办法帮助供应商扭转局面,大家一起合作共赢才是我们一贯的风格。我们和制造的同事一起分析了几家EMS工厂的人均产出发现,D最低,不过D工厂为了提升效率、降成本,已经挖掘了6个自动化项目。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刚好我们对D工厂也有自动化项目规划,既然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规划,那一起实施这些项目,既能帮供应商降成本,又有机会解决第一季度补偿的问题,不是一举两得?于是我们及时向D抛出橄榄枝,介绍了我们的方案,终于顺利解决了问题,让双方得以继续合作。第一季度的问题解决了,但是D还要求我们承诺未来最低业务量,双方的期望值差距非常大。之所以有这么大差距,是因为双方核算的成本差异很大。EMS的成本中人力和场地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要想尽快达成一致,实现双赢,必须找到问题点,并和供应商一起解决问题。经过一番调查审视,我们发现业务量下降以后,D工厂出现大量人力浪费的现象,我们觉得找到关键点了。还记得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制造的同事一起,昂首阔步走到会议室,信心十足,D工厂的主谈人员就是跟我互助学语言的厂长,外加几个工程师,双方笑容满面,像朋友一样打了招呼,聊了家常,气氛看起来很融洽,然后谈判开始。“你们都有QA工程师,为啥还需要QA助理和文档管理员?”“华为业务的工作量很大,对质量要求很高,我们需要这么多人。”“你们的产品运作很成熟,包装工艺和测试工艺可以合并啊,并且工程师和技术员的数量太多了,工作效率目前看太低了。”“我们的人力配置是按照工作量来的……”2个小时的谈判,谈到我精疲力尽。在我们看来1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D工厂却要配置2-3个人完成,但岗位职责没法量化,很难达成一致,这样跟D谈了好几轮,谈得很挫败,感觉陷入了死胡同,严重打击了我的积极性,后来转念一想,我们和D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和习惯自然不同,出现这样的结果也算正常,于是成功让自己豁然开朗,阿Q精神也很重要啊。虽然心情不差了,但是困难还摆在眼前啊。暂时没思路,那就找领导喝喝咖啡,吸收点能量,经过领导的指点,我意识到不应该陷入到这些细节里,管理工厂供应商更专业,沟通细节我们很难说服供应商。在领导的出谋划策下,跳出细节,把D和其荷兰工厂的人力配置做了分析对比,从办公室人员和操作员数量的配比看,匈牙利是荷兰的2倍,人员配置很不合理,不负所望,D意识到工厂确实存在人员浪费的情况,于是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接下来的事情水到渠成,最终谈判的结果也达成了我们的预期。回想整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陷入僵局时大家难免沮丧,没有进展时也会苦恼,但正是因为这些困难让我体会到了排除万难大获全胜的快乐。很多时候感觉像是走到了死胡同,可是打开思维,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和供应商之间是合作关系,帮助供应商,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我们和D在“相爱相杀”中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和默契,大家一起携手向前。运出“第一批”货年5月16日相信是所有华为人刻骨铭心的一天。对于我,更加是。还记得那天半夜,接到领导电话,说我们的合作伙伴F公司停止合作了。当时我心里第一次有了与公司要“共存亡”的使命感。F是欧供EMS业务主力供应商,当时的业务量占了将近一半,如果物料不能及时转出,对欧洲客户订单的交付影响很大,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办法尽早把F扣的货转移出来。那段日子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分秒必争,我在华为9年的午睡习惯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改掉了。每天凌晨起来和国内对策略和进展,白天要绞尽脑汁与F公司沟通,想方设法把我们的货物运出来。前2周我都是在这种希望燃起又落空的反复里度过,后面就习惯了被拒绝。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我们的方案99%的概率会被拒绝,但是为了1%的成功概率,一直在努力想各种办法,绝不放弃。除此之外,还要接受业务部门很多人每天的“灵*拷问”:“你们和F谈的进展怎样啊?”“F同意归还物料了么?”“预计什么时候能转移物料啊?”每天晚上,我都要仔细检查手机有没有静音,生怕错过一个电话。记得有天凌晨处理完一项工作在等进展,但太困了怕睡过,就定了半小时之后的闹铃,谁知那天女儿醒得早拿我手机玩,闹铃响后直接给关了,导致我睡过头差点耽误工作,女儿因此被我狠狠说了一顿,从此她养成了习惯:只要我手机闹铃响,她一听见,立马蹦着跳着过来把我叫醒。6月22日F公司总部达成放行方案,如果认为接下来可以快速转移物料,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供应商D要接收从F转运的物料,F要求D签署内容苛刻的接收函,D又要求华为背靠背签署声明函,时间紧任务重,然后是一轮又一轮的沟通。24号晚上,我正在食堂吃饭,突然手头的手机“滴”地一声,手机消息通知显示我的邮箱收到一封新邮件,我打开一看,原来是我们的声明函有了新进展,我当时内心激动万分,饭菜也不香了,立马放下筷子奔回办公室开始进一步沟通联系。终于在我们各方的努力下,27号早上,第一车物料从F公司顺利转运,所有欧供的人都会永远记得这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刻。虽然这一路崎岖坎坷,但我们集结星星之火,成功闯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两张看似普通的图,牵动着欧供所有人的心,第一车物料终于成功转出记得当时,由于身体微恙,我1个月前预约了27医院看病,但当天我果断取消了预约,只为亲眼见证这一刻。依然记得当时的心情,激动又淡然,激动是因为我们做到了,淡然是因为心底一直坚信困难终将被克服,这是注定的结局。那段时间是我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的忙,马不停蹄昼夜不分,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其他任何事情,每天就是本能的往前冲。最记忆犹新的是,F的工作告一段落后,遇到了匈牙利的国庆节,有4天假,往年的4天假我们肯定早早规划了游玩计划,但那4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呆了4天,哪也不想去,只想一个人呆着,仿佛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活过来。但现在回头看整个过程,只觉得云淡风轻。乘风破浪会有时年,由于疫情,我们开始了居家隔离办公。不光要面对更加挑战的工作,还要面对柴米油盐和隔离的孤独,更有要面对疫情的惶恐。感谢欧供的领导,组织各种云聚餐,成立了健身群、美食群、K歌群等,把“同病相怜“的我们凝聚起来,丰富我们的生活,也排解心理压力。感谢机关领导对我们持续的关怀和心理疏导,让我们在疫情肆虐的海外感受到浓浓的温暖。部门登山留念海外5年,我还没有时间陪父母过过春节,年原本计划让父母来欧洲,签证已经在准备,我也规划了旅游线路和攻略,因为疫情计划搁浅,面对匈牙利愈演愈烈的疫情,父母的担忧和挂念从未停止,每天电话视频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做好防护,背负着家人的关心与牵挂,千里之外的我也牢记照顾好自己,过好每一天。回首海外这几年,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欢乐的日子,我努力克服心理障碍,磕磕绊绊学会了开车,英语水平节节高,采购专业技能也在一次次的实战中逐步提升,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是结果很美好。女儿2年多的国际学校学习生涯,结识了不少异国的好朋友,给她的英语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也带着女儿“行了万里路”,领略欧洲的风采和人文,拓宽视野,这对我和女儿都是一段很有意义的人生旅程。石以砥焉,化钝为利。这段乘风破浪之旅是练就十八般武艺之旅,让我成长、蜕变,磨炼了我的意志和韧性,我很庆幸也很珍惜有这样宝贵的经历。三十岁以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或许所有的可能性在不断退却,但是我们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乘风破浪,一路向前,才能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