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公司日益成为港股IPO募资和日常交投的重要力量。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近日表示,截止到今年8月底,港交所在审的拟上市公司超过个,最近10日收到20多个上市申请,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多公司在港上市。
湾众智库分析,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我国鼓励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趋势显著,明确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支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并通过注册制、科创板、北交所的建立,为相关的股权投资投资创造多元化的退出路径。"随着VC/PE退出路径多样化、资本市场结构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阵地和能力正呈现多样化及高质量发展趋势,原来有海外上市计划的中国新经济公司正根据资本市场*策走势和环境变化,调整上市目的地计划,预计将有更多企业会在国内及香港上市。"
新经济IPO集资金额占比90%
年4月30日生效的《主板规则》新增的三个新章节吸引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这也被称为港交所"25年来之重大变革。
具体而言,这三个章节涉及生物科技、不同投票权及第二上市等几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吸引以研发为主的生物科技公司,吸引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吸引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
根据港交所公布数据,香港新股集资总额12年内7次全球夺冠。新经济公司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数据显示,新经济发行人在新股集资额前10大排名所占比重持续提升,年前10大新股中有7席来自新经济领域。年前7个月,新经济公司集资金额占比高达90%。预计今年新经济公司融资额占比可能破纪录。
以港交所医疗生态圈建设为例,自上市新规生效以来,港交所已迎来73家医疗健康公司(包括生物科技公司),首发集资总额超过亿港元。其中,共有36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实现上市,首发共募集近亿港元。其中21家已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20家已被纳入港股通。
此外医疗健康新股市场后劲十足。截至年7月底,超过51家医疗健康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请,其中24家为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越来越多不同创新领域企业计划来港上市,涉及医疗器械,外包服务,诊断治疗,医疗数据和授权商业等领域。
对于未来生物科技板块的国际化,陈翊庭表示,海外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研发一种药,主要是为了治病,和人口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目前在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很多总部都在内地,但是研发团队很多都来自于全球范围。
港交所正持续优化市场结构
在陈翊庭看来,目前香港股票市场的基因已发生彻底改变,从传统行业为主变为新经济、生物科技行业为主,香港交易所正在持续优化整体市场结构,促进创新改革,提高全球竞争力。而在这一系列变革中,香港交易所的优势也正在凸显。陈翊庭以生物科技公司为例,香港地区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虽然发行人绝大多数都是内地企业,但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则是非常国际化的。"对这些生物科技公司感兴趣的,除了内地投资者和香港投资者外,我发现有一些以前从来不看港股的海外投资者,就是看好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才开始买香港股票。"她认为,香港市场的聚集效应也会更加明显。拟上市公司在选择上市地点时,很多公司往往会看这个市场有没有可比公司,因为有更多可比公司就意味着更多的分析员愿意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