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每一種味道,都有一個故事。要體驗香港的道地生活文化,可以從吃開始。您可以在茶餐廳嚐到殖民地時代的美味、在大牌檔吃出香港道地風味,也可以在港式西餐廳一試「豉油西餐」的滋味。
絲襪奶茶
請放心,奶茶裡頭不會有絲襪的!絲襪奶茶這個名稱,其實與沖泡過程有關。沖泡茶葉時,師傅會以細密的棉袋隔去茶葉,原來白色的棉袋染上了茶色,還被拉長,遠看還真的以為是絲襪呢!雖然奶茶跟絲襪沒關係,但卻跟絲襪一樣幼滑,師傅會按經驗混合不同品種的茶葉,再加入淡奶,做出一杯香馥馥的港式奶茶。
菠蘿包
香脆的酥皮下是鬆軟的麵包,香氣四溢,難怪成為茶餐廳、冰室及餅店裡的寵兒。這款港式經典小吃因其金黃色、狀似菠蘿(鳳梨)的酥皮而得名。據聞早年香港人認為麵包味道單調,故在麵包上添一層由砂糖、雞蛋、麵粉及豬油等材料製成的酥皮,增加美味及口感。把剛出爐熱烘烘的菠蘿包橫切開,夾上一片冰冷的牛油,便是香港本土卡通角色麥兜愛吃的菠蘿油了。
蛋撻(蛋塔)
下午茶來一個蛋撻、一杯奶茶,是不少香港人的習慣;要數香港人最愛的道地小吃,蛋撻也必定榜上有名。蛋撻源自英式甜點custardtart,但香港的做法卻有所不同:以餅皮盛著蛋漿一起烘焗,製法獨一無二。香港蛋撻又有牛油餅皮和酥皮之分,各有捧場客。牛油餅皮與西點的餡餅相近,口感爽脆之餘較完整結實;酥皮則由一層層薄酥組成,較為鬆脆。試試看您喜歡哪一種吧!
撈丁
丁,就是泡麵「出前一丁」,撈是拌麵的方式,所以撈丁就是拌泡麵了。有些茶餐廳會以薑末、蔥蓉同撈,配上香脆雞排,的確讓人食慾大開。
奶油豬
香港人稱這種香脆小麵包為「豬仔包」,塗上煉乳、奶油的豬仔包,就是奶油豬了。奶油豬烤得外脆內軟,香氣撲鼻,一口咬下,甜美又香脆。
沙其瑪
沙其瑪這款甜點源於滿州,在滿州話是「好吃的點心」的意思。香港人俗稱它為「馬仔」,60年代更有「食馬仔,贏馬仔」一說,意即吃過沙其瑪,便能在賽馬活動中獲勝。製作沙其瑪工序繁複,過程長達六小時,現在您依然能在香港找到人手製作的沙其瑪。在這個講求效率、不少小吃都以機器大量生產的年代,特別難得。
碗仔翅
碗仔即小碗,碗仔翅形如魚翅湯,同樣是湯羹,不過魚翅給換上冬粉,所以碗仔翅就是平民版的魚翅湯。
老婆餅
這種以酥脆外皮包裹著黏韌冬瓜蓉的小吃,在香港可謂家喻戶曉。從前交通不發達的時代,不少住在巿區的人到新界元朗,都會買老婆餅回家做伴手禮呢!而現在,您可以很容易的在城中各大小中式餅店買得到,隨時品嚐。
相傳老婆餅源於廣州一家以點心餅食馳名的老字號茶樓。有一天,一位潮州點心師傅專程到該茶樓買茶點回家給老婆品嚐,她卻覺得不及娘家自製的冬瓜角好吃。於是,她用冬瓜蓉、砂糖、麵粉做出了別緻的冬瓜角,師傅一吃覺得美味無比,又邀請茶樓各人品嚐。大家讚不絕口,茶樓老闆更把這甜點改良出售,稱之為「老婆餅」。
雞蛋仔
走過街頭小吃店,您會看到師傅拿著一個鐵模子,在火爐上烘,烤出一個個金黃色外脆內軟的小球形蛋糕,那便是雞蛋仔。雞蛋仔除了奶油原味,也有多種新口味,如巧克力、草莓、椰絲等,口味跟顏色都千變萬化。
白糖糕
外表晶瑩剔透的甜點,口感鬆軟、甜而不膩,並帶著一點發酵的米酸味。這種來自順德,又稱為「倫教糕」的白糖糕,材料簡單,製法卻複雜,並需要經長時間發酵而成。香港有小店運用來自順德的秘方,並採用每天新鮮磨製的米漿,比起用現買粘米粉做的白糖糕更富米香。
缽仔糕
小瓷碗裡的甜點,軟滑又有紅豆香,吃時用竹籤沿著碗邊挑出來串起,可以邊走邊吃非常方便。以往缽仔糕只有黃糖、白糖兩種傳統味道,如今已發展出多種口味如黑糖、南瓜及綠茶等。
生滾粥
中國內地一些地方把粥叫做「稀飯」,而在香港,很多粥店賣的都是生滾粥。廣東話中的「生滾」,即把新鮮材料放到已調味的粥底之中同煮,原理就好像火鍋一樣,讓材料的味道滲進綿滑的粥裡。
潮州粥
潮州粥與生滾粥不同,生滾粥綿中帶滑,潮州粥則米粒和米水分明。而在香港的潮州菜館,除了潮州粥,您還可以嚐到另一種特色潮州粥─蠔仔(牡蠣)粥。
湯河粉
河粉軟滑又帶米香,放在不同湯頭裡,加上不同配料,搭配出不同的美味。魚丸粉、牛丸粉,是香港較常見的湯河粉;魚丸多由鱔魚及土魠魚打製而成,牛丸則有黑椒牛丸或牛筋丸等口味。
炒河粉
乾炒牛河是香港最常見的一種炒河粉。河粉跟醬油及牛肉片以大火快炒而成,幾乎在每一家茶餐廳或港式餐館、茶樓都可以吃得到。
雲吞麵香港的雲吞麵,無論是雲吞、還是麵,都與中國北方的不同。跟北方的餛飩不一樣,香港雲吞無蝦不成,傳統的餡料比例是七分鮮蝦三分肉。至於麵,有別於北方的拉麵,香港用上富彈性又有嚼勁的全蛋麵,目前更有部分店家依然沿用傳統的製麵方法─手打竹昇麵。
炒麵
豉油皇炒麵是香港最經典的炒麵,全蛋麵配上醬油以大火快炒即成,火候十足。有些餐館又會在炒麵中放入不同的材料,如肉、海鮮同炒。
車仔麵
提到香港的道地麵食,不可以不介紹車仔麵。車仔麵最令人口水直流的,就是配料選擇多,您可以選咖哩魚丸、豬血、豬皮、蘿蔔、雞翅膀、牛腩、花枝、墨魚、香菇之餘;還可以選油麵、全蛋麵、泡麵、拉麵或烏龍麵,以及其他河粉米粉等!怎樣配怎樣選,隨您喜歡,就只怕您的碗不夠大!
車仔麵起源於50年代的香港,「車仔」就是小木頭車的意思,過往香港有不少小販推著載有麵條及配料的木頭車到街上擺賣,因而得名。現在,您可以在很多餐廳嚐到這款道地美食。
圍村菜
要數最具特色的圍村菜,那就非盆菜莫屬了!圓圓的大盆內,美食一層又一層的疊放,有「盆滿缽滿」、「豐衣足食」之意。滿滿一盆菜餚足有9至12層之多,可供10人食用,非常適合喜慶場合。從前村民就地取材,用料多為蘿蔔、芋頭、豆皮、豬皮及豬肉;而有錢人家則會加入花枝、雞肉、蝦等當時較為昂貴的食材。時至今日,吃盆菜已成為一種時尚潮流,口味千變萬化,新加入包括山珍海味、鮑魚海參等高價材料,也有牡蠣乾、髮菜等代表好彩頭的食材。另外,還有素盆菜,以迎合不同人的口味和需要。
盆菜歷史悠久,起源自宋代,當時香港新界居民把最好的食材放在盆中,殷勤招待落難到香港的宋帝昺君臣,後來演變為在歲時祭祀、大節日乃至婚嫁慶典禮儀時招待客人的菜餚。一盆多味的道地佳餚,既能滿足您的味蕾,又可討個彩頭,更能讓您體會香港飲食文化與歷史的結合,您怎能錯過?甜點
吃過正餐後來一個甜點,感覺特別圓滿;來到香港,更要感受一下這裡的甜點文化!香港人愛喝甜湯、吃甜點,也愛與友人晚飯後往甜點店相聚聊天,所以甜點店開遍大街小巷。店裡供應的,有傳統的中式甜湯如紅豆湯、綠豆湯、芝麻糊及核桃露等,給您滋補養顏;也有一些融合中西方特色,加上來自東南亞豐富多樣的水果,發展出獨特的港式甜點。
在酒店餐廳、咖啡店、茶座、蛋糕店和連鎖甜點店內,您也可以品嚐到美味的西式甜點,起司蛋糕、慕斯、布丁及巧克力等,琳瑯滿目,精緻可人。更有不少國際知名甜點大師到香港發展,帶來頂尖的味覺體驗。心動了吧?快來一趟甜蜜之旅!
每家店都有各自的招牌甜點,但大部分店鋪都提供以下幾種廣受歡迎的款式:
紅豆湯
傳統的甜湯口味,清甜中帶有陳皮的香味;也有加入冰塊和淡奶的紅豆冰。
豆花
軟滑的豆花,以往通常加入糖漿食用,現在則會加入紅豆、綠豆、芝麻糊或各式水果,口感豐富。
湯圓
大顆的湯圓,多以芝麻、花生、紅豆作饀料,可配上簡單的薑汁湯,或其他口味如紅豆湯、芝麻糊。
雪梨雪耳糖水
冬日之選,有養顏潤肺的功效。
芒果布丁
用上新鮮芒果、鮮奶油、淡奶的果凍,混合東南亞及香港風味。
榴槤甜點
榴槤迷有口福了!香港有些甜點店以榴槤製作各款甜點,包括榴槤雪糕、榴槤蛋糕及榴槤薄餅等。
點心點心,以精緻小巧的造型、千變萬化的款式,「點」中不少老饕的「心」意,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點心單上幾十種大、中、小點,蒸煎炸煮炒一應俱全;包、餃、卷、片、糕、餅、盒及酥,種類過百……這麼多,要吃些甚麼呢?難以選擇?那就唯有多吃點啦!香港人上酒樓「飲茶」,喝茶吃點心,不止是填滿肚子那麽簡單。一份報紙、一壺茶,幾樣點心,已經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公公婆婆晨運後的早茶、上班族的商務午茶、太太們的休閒下午茶、還有夜貓子的夜茶……每個生活習慣不同的香港人,都會找到他們喝茶的時間。若一個星期內沒喝過茶,總是覺得好像缺了那麼一點點。所以您一定要把飲茶嚐點心加入香港的美味旅程中,來個「一盅兩件」*,感受香港最道地的飲食文化!蝦餃餡料主要有蝦、冬筍及五花肉,三者的黃金比例是8:1:1。以餃皮薄、餃身呈半月型、肉汁豐盈、色澤白裡透紅者為佳。
燒賣原稱「梢麥」,是一款來自中國北方的點心,因形似北方4、5月時的麥梢而得名。普通話的「麥」和廣東話「賣」近似,所以廣東人稱之爲「燒賣」。一般來說,燒賣可分為三層,由上至下依次是蟹黃、鮮蝦一隻,以及加入香菇的肉餡。
叉燒包叉燒包外皮鬆軟,裡頭包裹著帶蜜糖和蠔油香味的叉燒。
腸粉熱騰騰的蒸腸粉,香滑軟薄,還散發著陣陣米香,常見的餡料有鮮蝦、叉燒、牛肉、生干貝,比較特別的有豬肝、燒鴨或石斑魚。
春卷香港的春卷款式多樣,餡料有雞絲韭黃,也有豆芽肉絲、牛柳絲,口味多元化。
炸蝦角鮮蝦角甘香酥脆,蝦肉鮮爽,蘸上酸甜的沙拉醬,可解油炸食物之膩,倍添清新。
叉燒酥多片薄薄的酥皮,包著蜜味香濃的叉燒,吃來香脆又鬆軟。燒味在香港,到處都可以找到燒味。叉燒、燒肉、乳豬、燒鵝、燒鴨,還有以醬料烹煮的白斬雞、醬油雞、鹵水鵝及紮蹄等……一整排掛在燒味專門店、酒樓或速食店的玻璃後,色澤鮮美,有的還滴著油水肉汁蜜糖漿,實在令人垂涎三尺!吃燒味,可以配一碟白飯或是一碗粉麵,怎樣搭配隨您喜歡,您可以來一碟單拼或雙拼、三寶或五寶,甚至八寶燒味飯;如果想一次吃個夠的話,乾脆來一份燒味拼盤吧!「仲有最靚嘅豬腩肉,仲有最靚嘅豬腩肉」(還有最好的五花肉),這是一首來自香港本土卡通角色麥兜的歌,喜歡麥兜的一定聽過了。其實,香港除了最好的五花肉,還有叉燒、烤豬、燒鵝及燒鴨呢叉燒肥瘦適中的叉燒,肥肉甘脆不膩、瘦肉香軟可口,蜜味香濃,加上陣陣炭火香氣,是一種極受歡迎的燒味。
燒鵝
炭爐燒鵝豐腴肥美、肉質細嫩、油分適中,入口甘香而不膩,外皮又薄又脆。香港某些餐廳更特別推出燒鵝伴手禮,讓您能夠在離開香港當天,把美味的燒鵝帶上飛機,回家跟親朋好友共享!
烤豬烤豬有兩種,大小之別:燒肉及乳豬。燒肉,就是從烤豬切出來的五花肉。一隻烤豬,可重達10至20公斤。一般製法是將豬宰殺後剖開其腹部,放入特製的燒烤叉,並灑上熱水令豬皮收縮,再放在火上直接烤,或者放在烤爐內烤。至於乳豬,就是小豬,一般會選用二至六個星期大的豬隻,皮脆肉嫩,通常是喜宴的第一道菜式。而一般酒樓、燒味專門店都有乳豬供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