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回A要加速?
《红海行动》的低开高走成为了春节电影票房市场最大的黑马。
前有《战狼2》的打底,后有《红海行动》的紧随,同类型题材的产品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话题点。
今日,《红海行动》综合票房成功越过30亿大关,上映18天,借着春节档期和过硬的影片质量和口碑,该片正成为国产电影的新的传奇。
在中国电影票房增长差强人意的今天,《红海行动》再次为背后的投资人们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电影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并购增加,火爆票房的背后利益分成也愈加向几个头部发行方集合。
《红海行动》的火爆背后,博纳影业、英皇等传统电影公司成为了最大的获利方。自然而然这些头部影视公司背后关系紧密的公司也能分到一杯羹。
猫眼数据显示,《红海行动》的综合票房为30.11亿元,分账票房为28.26亿元。其中片方收益为11.05亿元,影院收益为14.77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红海行动》的出品方有4家公司,分别为博纳影业、中国人民解放*海*电视艺术中心、星梦工场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和香港英皇影业有限公司。《红海行动》还有27家联合出品方,其中就包括人们熟知的阿里影业和A股上市公司横店影视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以及捷成股份的子公司捷成世纪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如此庞大的出品方也正应了中国电影市场目前的现状,谁也不会在一个往一个篮子里压重注,毕竟类似万达和乐视影业重注的《长城》、阿里影业重注的《摆渡人》等真可谓是人财两失。
不过,《红海行动》的投资方们应该可以把悬着的心放肚了。联合出品方之一的捷成股份在2月2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在《红海行动》中的投资比例为5%,根据目前《红海行动》的30亿元票房计算,则捷成股份将获得万元的分成。
与此同时,捷成股份的股价也出现了强势上涨。截至今日收盘,捷成股份股价达到10.53元/股,较春节前收盘价格(2月14日)8.73元/股上涨了20.6%,市值飙升46.3亿元。
捷成股份尝到了大片票房红利带来的甜头,除了捷成股份在公告中披露了对《红海行动》的投资比例,其他出品方均未披露出资比例,因此各个出品方目前获得的收益还无法估算。
除了出品方收益颇丰外,各大院线也根据《红海行动》的口碑及时调整了排片率,共享这匹黑马所带来的盛宴。
数据显示,《红海行动》影投票房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万达电影、大地影院和横店影视。万达电影以3.82亿元的累计票房居首,横店影视以1.17亿元的累计票房位列第三。
同为A股上市公司的横店影视似乎没有捷成股份那样的好运,横店影视并未公开披露《红海行动》的投资比例,自影片上映以来,横店影视的股价也未出现明显增长的趋势。按春节前收盘价33.05元/股计算,至今股价仅上涨3.4%,达到34.19元/股。
博纳背后的获益者
《红海行动》票房成绩斐然,赚的最多的必然是该片的第一出品人博纳影业。这也让站在博纳影业背后的一些人成为了《红海行动》大卖的间接受益者。
博纳过去作为唯一一家在海外上市公司的中国影视公司长期饱受低市盈率带来的折磨,正当万达影视、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电影公司在A股享受红利的时候,耐不住折磨的博纳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归。
虽然,于冬多次疾呼博纳被资本市场低估,但是冰冷的美国投资人谁会为一家中国影视公司买单呢?
而在回归之前,恰逢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等大举入侵文娱产业,光线、华谊兄弟等公司都纷纷选择站队巨头,难题又抛给了博纳,到底选择A还是T呢?
嘴硬的于冬更是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博纳不站队,当然现实还是让于冬选择的接受巨头的投资,A和T的钱都拿这是于冬的选择,既不站队也不被人留话柄。
在资本面前,于冬还是比王长田棋高一招,去年10月,证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