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花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或者说,这是一本有关于瓷器的故事。故者,旧也。有岁月洗礼,也有戏剧性的起承转合。主笔/葛亮小说家,文学博士。现居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任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戏年》《谜鸦》《浣熊》,散文《小山河》,电影随笔《绘色》等。作品两度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年“中国好书”奖、《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得主,年“海峡两岸年度作家”。幼时,有一次关于瓷器不愉快的记忆。农历新年的家庭聚会中,我和访客家的小孩子,在玩闹中打破一只水仙盆。素来温和的外公,出其不意地动了怒。后来知道,那是一只嘉靖青花,产自景德镇。文革时期,被外婆深埋在花园里,才得以完存。它重见天日不到十年,终于粉身碎骨。我已忘了那只水仙盆的形状与图案。但仍然记得落在地上,是满地晶莹而颓唐的瓷片。令我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是《捡来的瓷器史》。碎裂的意义,因其不再完整,便不够堂皇,为其憾。然而,也因是局部,管中窥豹,终得观其盛。一个“捡”字,由字面已可见拾遗的意思。这本书的结构,以“瓷片”作眼,一章一枚,不贪其大,而聚焦于“瓷器史的重要瞬间”。或者说,这是一本有关于瓷器的故事。故者,旧也。有岁月洗礼,也有戏剧性的起承转合。中国的瓷器,与香料一般,曾是中西外交史上的重彩。China与china的掌故,令我们对其中的政治与文化迷思念兹在兹。这本书自然屡次写到瓷器与历代皇室之间的关联,纵横中西,甚而以“皇帝的酒杯”“皇帝的品味”“皇帝的婚礼”作为章节名,“然而,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审美的趣味在一件件官窑瓷器中清晰地呈现。不过皇帝们以为自己在指挥一场演出,而历史把他们当成了演员。”所有权力与自信,在时间的冥冥而视中,皆显得微渺。艺术的成长有其定数,也有气运。我所感兴趣的,恰是若隐若现的“瞬间”史观。在漫长而笃定的瓷器史上,那一次次的“意外”。意外,在工艺上体现为无意为之的嬗变。就宋瓷而言,如钧窑之“窑变”与哥窑之“开片”。前者初如无端涅槃,可遇而不可求,其中的辩证,在于“窑工们却要努力将无迹可循的变化,转化为可控的技术”。成为了“失控”之美至“可控”之艺的范例。而后者网纹一般的釉面裂缝,本是工艺上的瑕疵,然而,宋徽宗却于其中体会到“裁剪并绡,轻叠数重”的动人。出窑后,一次次细声釉裂,可持续月余至数年不绝,被称为“惊釉”。一个“惊”字,道尽可待而不可期之珍。至于永宣青花,如蓝色在胎体上不可控制的晕散,以及青花料“苏麻离青”中氧化钴所含杂质造成局部色调中的不均匀,却带来中国畫一般的丰富层次与写意效果,无心插柳,妙如天成。另有一例,是“豇豆红”,它本是在烧制郎红时“失败”的问题产物。因为铜红釉还原氛围不足而呈现绿色,却在红绿相间中幻化出夺人之美。为后世倾心,冠以“美人醉”“桃片红”等美名,乃至竞相模仿。而吊诡的是,尽管对“豇豆红”之迷恋诞生了一系列的可控工艺,如“吹釉”,但一窑能否烧出最美的成品,依然取决于“意外”与运气。瓷器发展的精彩,一部分也体现为其步履艰辛。在技术上的苛求与精谨,与其辉煌如一体两面。万历年间,一次烧制龙缸的风险,终于带来巨大压力而导致景德镇窑工的民变。一个叫童宾的窑工愤而跳入窑内。这一壮举,令人不禁想起“干将”、“莫邪”舍身成剑的典故。现实中,他的壮举点燃了工友们的怒火,赶走督陶官,甚至捣毁了御窑厂。然而,这场对抗皇权如起义一般的工潮,并未受到残酷镇压,而得到了颇意外的处理方式。自焚的窑工童宾被皇帝亲自追封为“窑神”。虽然龙缸并未因为童宾的投窑而如神话般烧制成功。但是这次来自皇室的危机公关,却出其不意地将政治的跌宕,化为瓷器史上的一则传奇。正是这些对不期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