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郭睿李晓平林岑图/本报记者林铭鸿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正在进行中。12月9日,由近20家中央、境外和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厦门生物医药港、金砖创新基地、厦门软件园二期等地,持续聚焦厦门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讲好厦门故事,展示特区风采。▲记者们听取企业代表的介绍。看现状、聊变化、谈未来,自7日活动启动以来,媒体记者就在厦门开启拍摄不停、记录不停的采访行程。大家表示,每个采访点都为他们打开了解厦门经济特区40年辉煌巨变的深度视窗。他们看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高度——在军营村、白交祠村采访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他们感受到了厦门经济特区的温度——深田社区助老员的贴心服务和近邻小食堂的便利配餐给采访团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速度——厦门生物医药港、集美台商投资区、软件园二期……企业扎根厦门快速发展的故事,让采访团感受到厦门为企业提供的优质环境和机遇。媒体记者表示,将通过融媒体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厦门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今天,采访团还将走进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厦门自贸片区,触摸特区记忆、感受特区发展的加速度。此次采访活动在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福建日报、福建广电集团、厦门日报、厦门广电集团和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商报等近20家中央、境外和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参加采访活动。▲媒体记者们观看视频了解金砖合作“厦门样板”。▲记者们听取大博医疗的企业产品介绍。实地走访厦门生物医药代表企业位于海沧区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占地面积5.67平方公里,是厦门市围绕全市“双千亿”产业布局、大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大博医疗、万泰沧海、艾德生物等都诞生于此。在大博医疗,采访团对公司展厅里形态各异的医疗器械充满好奇。“这个像人体关节一样的产品是做什么用的?”“这款种植牙产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博医疗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情况如何?”……记者们就自己关心的话题,与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少坚展开深度探讨。随后,采访团来到万泰沧海,近距离了解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果。从这里诞生的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已经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生产预认证)。这是中国第一支通过世卫组织PQ认证的宫颈癌疫苗,也是第一支由发展中国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国际认可的宫颈癌疫苗。采访团还走访了艾德生物,这家聚焦肿瘤精准医疗分子诊断热点领域的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科技惠民的技术创新,拥有60余项自主专利技术领先国际,23个产品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还在日本、韩国获批上市并纳入当地医保,实现了我国肿瘤伴随诊断产品在发达国家注册和医保零的突破。“都说福建生物医药看厦门,厦门生物医药看海沧,今天一来,果然大有收获。”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高级编辑王少丹说,“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厦门生物医药港,三家企业都有了不起的创新成果,让我对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福建日报记者周思明看来,海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集聚来之不易,这是厦门经济特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典型例证。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高,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更多依赖的是资本、人才、产业配套等市场要素的完善和齐备,而不是行政力量的短期干预和主导。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十多年来插柳成荫的海沧生物医药产业,证明厦门经济特区通过四十年来的发展,已经以“园丁心态”营造出创新创业的优厚土壤和优越生态。采访团聚焦金融科技领域9日下午,采访团一行走进金圆证券,这是全国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由金圆集团联合台湾地区统一综合证券于去年9月发起并设立的,一年多来其在服务台企台胞、吸引人才聚集、对接资本市场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金圆证券对台金融工作的最大亮点是什么?”“未来在两岸金融合作中的发展如何规划与布局?”……采访团在现场采访、拍摄,并不时记录。金圆集团副总经理、金圆统一证券董事长薛荷说,金圆统一证券正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力争推动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台企走向资本市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简称“金砖创新基地”)去年11月落户厦门,一年多来厦门创新务实,着力打造金砖合作“厦门样板”。金砖创新基地展厅,通过光影结合向采访团生动展示“厦门样板”的“浓缩版”,介绍了金砖创新基地在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的开展情况。对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