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的老师薪酬、学位证含金量等一样吗?5月17日,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自上任以来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回应热点问题,畅谈未来发展计划。
在新闻发布会上,倪明选分享了港科大(广州)目前的各项进展及其就任发展计划。他透露,秉承港科大创新基因,港科大(广州)将带来无限机遇,实现交叉学科新突破,打造“生活实验室”与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
据悉,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首席副校长倪明选教授日前获港科大校董会及港科大(广州)理事会委任为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倪明选教授是港科大(广州)计划的重要谋划者和推动者,在他的领导下,过去两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整个校园的筹建工作,包括学科设置、教职员招聘和学术先导计划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预计港科大(广州)将于明年9月正式开学。
为什么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为什么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随着大湾区科技走廊崛起,我们港科大需要构建适合时代需求的学术架构以推动新的发展。”倪明选表示,香港科技大学今年迎来三十周年校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已经成为被世界认可的年轻大学,年港科大位列QS全球顶尖大学27位,THE全球顶尖的所年轻大学排名第一,THE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第26位。
但是随着时间发展,港科大位于清水湾的校园空间资源已经处于基本饱和状态。港科大(广州)无疑将提供巨大的资源和发展前景。“从空间来讲,港科大(广州)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倪明选透露,作为港科大在广州市的一号工程,港科大(广州)一期投入资金不低于亿元人民币。
港科大(广州)选址南沙,面积多达1.1平方公里,毗邻庆盛高铁站,从香港西九龙到庆盛高铁站只需半小时,预计明年9月正式开学。在明年投入后,港科大(广州)在招生数量、校园面积、实用面积、学科设置上都有自身优势。据介绍,从招生数量上看,港科大(广州)一二期将总共招收1万名研究生(其中一期名),名本科生;港科大招收本科生1.1万人,研究生约人。从校园面积上,港科大为0.57平方公里,港科大(广州)为1.1平方公里。从实用面积上,港科大为55万平方米,港科大(广州)一期为53万平方米,二期为万平方米。从学术架构上,港科大为4个学院与跨学科课程事务处,下设16个学系、6个学部;港科大(广州)一期为4个枢纽,16个学域。
关于建设进度:速度惊人明年正式开学
“港科大(广州)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学科规划、教职工招聘都在进行中,预计今年封顶,明年5月交付,明年9月1日正式开学,这是惊人的速度!”
倪明选告诉记者,目前港科大(广州)24小时开工,建设者只在大年初一休息过一天,变化日新月异。
关于师资招聘:已招聘名教职工
谈到目前发展的最新情况,倪明选表示师资招聘、研究生招生、行政管理团队建设、规章制度制定等均是目前面临的挑战。“目前师资招聘、研究生招生、行政管理团队建设每天都在进行。很多港科大的老师都愿意到广州发展。”
按照计划,到明年9月开学前,到岗教师要达到名。截止今年5月,已招聘约名教职工,其中学术人员约60名,当中有1/3的资深教师是从香港清水湾前来参与创校工作。
广州校园办学第一阶段为-年,将在全球招聘专职教师人,博士后研究员人,行政管理和教辅人员人。
关于学科设置:16个交叉学科
谈到未来科研和教学,他表示“要重视突破常规的科研与教学创新,这是大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大学不止是象牙塔,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导向型研究,我们也希望从基础到应用做到跨领域整合,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学术架构。”
据介绍,广州校园将在学术架构上设置4大枢纽,分别是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系统枢纽、社会枢纽。其中四大枢纽下各设4个学域,共有16大学域,均为交叉学科。功能枢纽下设: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信息枢纽下设:人工智能、数字媒体与艺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系统枢纽下设: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社会枢纽下设: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MBA+、城市治理与设计。
16大学域可能随着未来学科发展进行相应调整。据介绍,港科大一直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在大湾区有多个科研平台,包括位于广州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位于深圳的港科大深圳研究院,位于佛山的港科大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
关于双校关系:双校平等学科错位发展
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将实现独立财务、独立法人、双校平等。财务独立方面,港科大(广州)正式运营后参照香港教资会资助模式。
“这两所校园是平等关系,不是主从关系。”倪明选表示:“我们提出‘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观念。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不应该有竞争的关系,我们希望在财务独立和法人独立的方向下,在学术、行政、知识成果转移等方面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推动香港科技大学整体迅速发展,为大湾区、为国家培养更多元化的高端人才。”
两校学科将不会重叠。倪明选表示,假设两校都设置计算机系,那不可避免就会被互相比较谁做得更好。港科大(广州)将主要致力于交叉学科建设。“实现港科大传统学科学院架构和港科大(广州)交叉学科枢纽架构错位发展。”
交叉学科要做好,面临很多挑战。据透露,港科大(广州)将做交叉学科的先行者,在很多方面实现创新。未来在教学上,港科大(广州)将由学生被动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科研上,力推交叉学科实现新突破。在知识转移上,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未来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的毕业证一样吗?倪明选表示,未来两校的毕业证含金量是一样的:“所有的学位都经过港科大学术委员会认可,将来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会成立联合学术委员会,双校学位证含金量一样。”他表示,希望港科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大湾区参与大湾区蓬勃发展。
关于校园规划:将打造“生活实验室”与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
据透露,港科大(广州)将建设“生活实验室”与可持续发展智慧校园。“倡导以人为本,打造灵活开放的环境,最主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水可以重复利用。”
未来港科大(广州)将变身生活实验室,这里师生可以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在校园内,实现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完成废物处理、水的再生使用,室内外空气质量监控等。
关于未来目标:交叉学科迈上新台阶未来三十年再造新奇迹
目前港科大先导计划正在进行中,今年将招收名学生,报名者众多,预计将10选1。未来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两边课程互相开放,学生可以互相选修对方校园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位。同时,两校教职工的薪酬差不多,两校学生的助学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据透露,港科大(广州)将打造国际化学校,实现纯英文教学。倪明选表示,港科大过去三十年创造了一个奇迹,未来三十年,希望港科大(广州)坚持港科大创新基因,因材施教,打造世界一流的交叉学科,再造一个奇迹。“学术人员都有一个梦想,前30年我们成功把港科大打造世界名校,未来30年,我们希望在交叉学科、知识转移等方面突破新的台阶。港科大(广州)对于科研老师而言是个特别好的机会,我们希望在这里创造新的历史。”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通讯员李永宁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通讯员李永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通讯员李永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缪璟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