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上海在以上以下走了4天,展现出来的同阶段下降速度竟然比香港慢。但是综合考虑两城的抗疫措施,坚信上海下降速度应当比香港快至少3天,上海最迟在5月13日下降到以下。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7日)通报:年5月6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8例确诊病例和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年5月6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13例。平均年龄83.8岁,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95岁。计算可得,昨日新增感染例,社会面新增18例,感染累计例,死亡累计例,平均死亡年龄82.7岁。
日新增图跟踪得到如下:
把最新数据代入模拟实际对比图,如下:
在图上能看出,最近连续6天出现了一致的实际值大于预测值,“粗尾巴”明显出来了。最新拟合度为0.,虽然保持在0.9以上,但是如果单看尾部就有显著差异了。而且昨天说今天“至少明天下降到以下”,竟然没有达成。
在累积模拟图加入最新数据,得到如下:
蓝色是预测模拟曲线,橙色是实际统计,灰色是预测模拟曲线。跟踪到如下表格:
从图表可以看出,5月1日到5月6日的实际值都高于预测值,下降速度对比模型慢许多。滞后数,最新下降到,眼看就要到负值了。
上海新冠疫情尾部分析
以下降来参照香港走势,得到下图
/p>
最新上海在以上以下走了4天,展现出来的同阶段下降速度竟然比香港慢。但是综合考虑两城的抗疫措施,坚信上海下降速度应当比香港快至少3天,上海最迟在5月13日下降到以下。
新冠奥密克戎在如此严防死守下,在尾部仍然出现粗尾巴,这传染力实在是太强了。客观从数学上说,这尾部模拟恐怕已经不准了,本模型无法解释从符合模型预测下跌到后在~区间停留4天,没有找到方案调整,勉强假设最近4天是异常,假设美好期待后续出现快速下跌,保持原有预测,见《4月24日上海新冠预测更新-再次呼吁抗疫新策略,重视香港经验》和《挑战上海交通大学-预测上海疫情感染总数不会超过65万,上海5月会恢复美好》。
小结
最新6天走势给5月清零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有看到文章分析(知乎:上海疫情的模拟与复盘),以奥密克戎的传染力,无法达到绝对清零,该文的预测是上海每日报告的新增阳性人数将于5月11日跌破1千,5月22日跌破1百,6月2日跌破10。本轮疫情共将感染88万余人,其中真正被查出来的大约是63万左右。
该文的最后部分引发本人共鸣,复制到这里作为本文的呼吁:
最后总结一下:即便将来封城结束之后,我们未来也必将要面临一个常态化的防范局面。在这个过程当中,既然绝对清零不现实也不可能,大家就需要保持一种“动态”的思想。也就是说,不需要把阳性人数完全降低到没有,只需要随时保持能力,可以让病毒的整体传播率小于1就行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增加核酸测试率应该是最简单也最经济的办法。
不管怎么样,各地政府应该认真地去研究和思考:在防控病毒的战役当中,究竟哪些手段最有效果,哪些政策弊大于利,哪些风险其实可以适当承担,哪些措施即便造成了一些漏洞,也完全可以通过付出较小的代价弥补回来。有了上海此次封城的惨痛教训,这些经验显然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地好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