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闻旅,作者|朱月静,编辑|郭鸿云
日前,ST凯撒发布了一则关于子公司拟申请自动清盘程序的公告。公告显示,凯撒同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0年10月7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子公司拟申请自动清盘程序的议案》,董事会同意下属公司康泰旅行社有限公司(HongThaiTravelServicesLimited,以下简称“康泰”)因资不抵债启动自动清盘程序,同时授权经营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实施康泰旅行社破产清算相关具体事宜。
疫情三年来,诸如康泰、全旅达、安运旅游、星晨旅游、香港至尊假期旅行社等许多老牌的旅行社接连遭遇倒闭或者清盘。据香港旅行代理商注册处数据,香港持牌旅行社超过间,受疫情影响,至今约有间旅行社倒闭,期间也有一百多间旅行社开业,但新开的旅行社规模不大。
疫情带给香港的影响究竟何时才能停歇?9月底,港府推出“0+3”入境检疫政策,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希望能够助力旅游业的复苏。但是对于包括康泰在内的旅行社而言,没有游客、没有资金、没有人手,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倒在疫情下的那些老牌香港旅行社
10月7日,香港经济日报发布消息称,在香港创立逾半世纪的康泰旅行社,被指下周将面临清盘。对此,康泰旅行社发言人回复澄清,现时无清盘计划,并称现时难以支持全面营运,希望以节省成本为考量,暂时只有用最小化成本营运,保留实力,直至全面通关为止。
同一日,其母公司ST凯撒发布了正式公告,董事会同意康泰因资不抵债启动自动清盘程序。根据公告显示,截至0年6月30日,康泰旅行社的总资产为97.7万元人民币,净资产为-.45万元人民币;0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5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7万元人民币。
公告中还指出,康泰旅行社主营业务在粤港澳地区开展,受疫情持续影响较大,盈利能力骤减,目前已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债务清偿能力,鉴于此,综合自身情况拟启动自动清盘程序,以公平处理债权债务,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在去年ST凯撒已经考虑到康泰旅行社或有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就对康泰的相关资产实施了相应减值测试程序。而这也不是康泰第一次被指清盘,早在00年7月,康泰曾被债主WebportLimited入禀清盘,彼时康泰发声明称,新冠肺炎重挫旅游业,业界步入寒冬,但公司仍可保持财务稳健,股东方亦会全力支持。然而两年时间过去,康泰最终还是面临清盘。
除了康泰之外,相关报道称,全旅达旅行社从9月16日起缩减业务规模。资料显示,全旅达是第一家获香港旅游业议会认可的旅游代理商,它的前身为太古旅游,成立于年,业务主要设计到商务、休闲、会议会展等领域。
据悉,太古旅游在没有改名之前,是依靠太古集团发展的。年5月,太古集团将太古旅游出售予广州房地产商合景泰富集团旗下公司,后续太古旅游便改名为全旅达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尽管被收购和改名,但是全旅达在业务上并没有特别的起色。据企查查显示,目前全旅达在内地也仅保留全旅达国际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全旅达票务代理(北京)有限公司以及全旅达国际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
而在更早之前,00年5月份,香港“至尊假期”旅行社宣布,疫情导致公司出现财务困难,被迫关闭香港所有分店,公司旅游牌照也已被撤销。据悉,该旅行社主要经营香港前往内地、东南亚等地的旅行团,当时预计有超过名旅客受结业影响,涉及团费超过万港元。
然而,这些只是疫情下倒闭或清盘的旅行社缩影,旅游业议会预计,除了现在已经关闭的旅行社,后续则还有约百间旅行社倒闭。旅业3.0工作室主创肖远山在接受闻旅采访时分析到,康泰实际上是在海航手上收购的,然后海航转给了ST凯撒。现在ST凯撒对康泰的处理,也可以理解为泥菩萨过河的自救之举。香港现在早已不是国人目的地,像康泰、永安等本港的大社,都是以港人出国旅游为主营业务,在香港出入境受限之时,老牌香港旅行社业务受到重创,清盘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ST凯撒自身也深陷疫情后的转型危机,清掉康泰这样的不良资产,也就不足为奇了。
“0+3”政策实施,香港旅游业恢复了吗?
旅游业是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香港旅游业遭受重创。年,由于社会事件影响,访港旅客减少千万人次,以疫情前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数据为例,内地访港人数同比下跌56%,年整年内地到访香港旅客数则为.3万,与年相比同比下降17%。
随后00年新冠疫情爆发,更是给香港旅游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疫情三年来,香港整体恢复都很缓慢。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据,00年访港旅客人次为.9万,其中内地游客70.6万,01年到访香港游客仅为9.1万,其中内地游客6.6万,较00年下跌97.6%。
今年9月6日,香港政府正式实施“0+3”的入境政策,入境游客无需进行强制的酒店隔离。消息一经发布,各大旅游网站浏览数据暴增。根据香港旅游网站T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