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 http://baidianfeng.39.net/就在今天,香港新增11例,总确诊人数破千达例!
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很“厉害”了,现在全中国确诊破千的省就5个(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香港紧随其后。
而确诊破千的市除了在湖北就是香港了……
既然都到了这个节点,本帅觉得很有必要给大家盘一下现在香港的情况,尤其是听说这拐点要来了?
香港疫情大数据
截至今天香港一共有例确诊,其中例出院,例住院,14危殆,4例死亡。
病患中97.9%都是香港居民,只有2.1%是非香港居民。
至于确诊病患的性别比例差异不是很大,男性略多于女性。
不过确诊年龄分布上有点让人没想到。
病患人数最多的是20-39岁的中青年,占比45%;其次是40-59岁,占比25%;反倒是80岁以上的老人,只占了1.3%。
正如大家所知,香港大多是输入型病例,占总数的近60%,这个数字包括从内地输入和境外输入的。
不过再看一眼详细数据,你会发现1、2月输入型其实很少,3、4月输入型很多。
换言之,香港的输入型主要还是境外输入。
那么香港18区,哪里确诊最多是重灾区呢?
从确诊者的区域分布来看,新界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港岛和九龙。
其中九龙的尖沙咀、港岛铜锣湾、中环确诊最多!
至于确诊者足迹(潜伏期去过的地方)那也是遍布全港,并且还是尖沙咀、中环、铜锣湾这三个社交热点确诊足迹最多。
鉴于大家经常把这次新冠和非典相提并论,那不如我们再看看两次的疫情对比。
当年非典是一开始就马上进入高峰;而这次是一个多月后才进入高峰。
而两次的确诊人数,大家可以直接看图:
这两次的疫情群组差别也是很明显。
当年非典香港医院8A病房(例)和淘大花园(例)两个,群组少但数量大:
而这次有多个小型群组爆发,至今为止最大感染群组是Insomnia酒吧共62人: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这次。
很明显前一个多月都比较缓和,从3月开始起飞,不过最近有放缓的趋势!
这么看可能还不明显,如果跟隔壁新加坡最近的确诊比一下你就能get了:
*以上数据截至4月10日
香港这个趋势难免让人有些小兴奋,难道拐点要来了?
不仅数据,三哥从这两天某些新闻里仿佛也嗅到了“疫情好转”的迹象↓
早段时间政府的说法还是“可能无限期延课”,现在已经变成“最快5月开学”了。
还有DSE考试,本来是说“可能继续推迟”的,现在也变成“4月24开考机会很大”。
虽然种种迹象表明香港疫情似乎要缓和了,但仔细看本帅还是发现了一些“小危机”!
一.6天破百的速度
先看一眼最近的确诊数字:
哟,最近都维持在10几宗左右一天,较上两周确实明显下降!
但别过分乐观,仔细分析数据你就会发现,从香港确诊第一宗病例开始:
第一次破百用了足足39天,
第二次破百也用了19天,
但第三、四次破百都只用了4天,
第五六七八次破百更快了,都只用了3天!
即便现在确诊个数下来了,但速度还是没降下来,依旧保持着6天破百的节奏,较最开始疫情平缓时提速了80%!
再来看每月确诊数字就更明显了,这4月才过了三分之一,但总数已经不少了。
千万别拿现在跟高峰的3月比,要向1月、2月的数据看齐,等恢复到那个水平了,疫情才能真正叫“控制住了”!
二.N条传播链未断
前面本帅跟大家说过,当年非典主要两个群组,所以当时把这两个群组一隔离,疫情马上有明显好转。
换言之,群组少传播链也少,比较好控制。
而这次爆发了N多小群组,虽然每个群组数量不大,但传播链又多又分散。有一些还是跨群组传播,传播链不清晰,所以很难一下全控制住。
尤其最近很多确诊都还是之前群组里的,这就证明传播链没有切断。
就在昨天,也有专家(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发话了!
“虽然确诊个案有下降趋势,但问题未曾解决,昨日仍有酒吧群组相关个案确诊,代表传播链持续约一个月都仍未截断”
三.例无症状感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最近内地疫情有一个焦点问题——无症状感染。
所谓无症状感染,是指没有发烧、咳嗽、喉痛等临床症状,但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这些人在没有任何症状时,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了,这相当于一颗隐形炸弹。
由于内地确诊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所以政府这方面非常重视。
国家卫健委从4月1日起,把无症状患者纳入了每日疫情通报,还出了专门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无症状患者必须2小时内网络通报,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
而香港,相信各位港漂很少甚至几乎没看过关于“无症状感染”的报道或消息?
事实上,截至昨天香港整体患者中有名患者无病症,占总数的近20%。
每天的确诊病例中也都有无症状感染者:
就连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昨天也说“数字下降,但不能说压制疫情,可能还有无病症的没检测出来”。
四.20多例不明源头
众所周知,控制疫情就是要切断传播链,但如果传播链在哪都不知道,从何控制起?
根据专家所说,要连续28天无不明源头个案,才可以说疫情受控了。
而最近香港的情况是:
4月9日1宗源头不明,4月8日1宗,4月7日1宗,4月4日1宗,4月3日3宗,4月2日2宗,4月1日1宗。
几乎每天都有不明源头个案,并且别小看1、2宗数量不大,上月底香港一天新增4宗不明源头个案时,专家就说情况“有小小失控”了。
没错,虽然政府对无症状感染提的不多,但对“未知源头感染”却非常敏感。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也多次表达过对未知源头个案的担忧。
“因为传播途径不明显,可能是有些传播不能够追踪,单靠追踪密切接触者,隔离密切接触者,其实难以切断传播链,所以大家都要小心,因为你不知道在什么情况,在街上有机会受感染。如果有患者去过人多的地方,随时会有大爆发没错”
五.1个忽视的高危地点
为了限制社交,政府先后关闭了电影院、k歌房、麻雀馆、美容院等各种场所,但是有一个社交场所政府却管不了——办公室。
上周,香港就新增一个“Neway唱K”群组,因为其中有几人在马莎超市上班,于是把病毒传染给了另1名没有一起唱歌的同事。
还有上月末一名机场卫生署的医生确诊,随后传染给了另1名一起吃饭的同事。
还有长沙湾昌隆工业大厦有一人确诊,随后传染给了同办公室的另外4个同事。
其实不只三哥说的这几个,最近不少案例都与“同事”相关。
聚会社交你可以选择不去,但是上班没得选。可能有部分公司一直是homeoffice,但需要返工的还是不少。
三哥要说的就这些了,看完疫情大数据,现在你怎么看香港的疫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