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7月26日公告,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主要上市,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
中美审计监管商议进展未明、以及面临除牌下市风险的情况下,作为最知名的在美中概股阿里巴巴,此时申请在港转主要上市,是在正确的时间作出正确的抉择!
正确的抉择:阿里巴巴申请在香港转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
已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第二次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7月26日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申请,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预计将于年年底完成。
在完成审核程序之后,阿里巴巴将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及美国纽约交易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据阿里巴巴集团的公告,相关流程预计在年底前完成;其后,阿里巴巴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将可以继续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对此表示,这个决定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阿里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的成长和未来。
毫无疑义,中美审计监管商议进展未明、以及面临除牌下市风险的情况下,对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中概股来说,申请在香港转主要上市,是顺应当前内外情势及市场预期的正确抉择,也是确保投资者权益的最优考量。双重主要上市后,阿里巴巴预计将获得港股通资质,也为国内投资者直接投资阿里巴巴创造了更多便利性,有助于提升阿里巴巴港股的流动性。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由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与来自不同背景的18个合伙人,于年在杭州成立。
早于年,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就曾在香港上市。年,阿里巴巴集团筹划整体上市时,曾考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碍于当时港股对“同股不同权”双层股权架构等相关规定限制,无奈之下,最后选择赴美上市。
年,香港联交所启动了相关上市制度改革,为包括小米等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创造更有利条件。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实现了二次上市,但纽约交易所依然是作为阿里巴巴主要上市地。
截至7月26日港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为.40港元,总市值为2.26亿港元,与去年7月22日.40港元/股相比,股价表现持续疲弱。
事实上,在今年6月底就再有约亿港元的大量阿里巴巴股份被转换成港股,阿里巴巴港股存托占总发行股份比例已经从去年7月的47%提升至接近60%。
连市场投资者都懂得要避险,大搬美股转投港股的情况下,阿里巴巴管理层此时申请在香港转主要上市,乃顺应人心所向之举也。
阿里巴巴“敲门”港交所与港股市场对同股不同权认识之觉醒
香港联交所
岁月如风,自年阿里巴巴赴港“敲门”IPO未能进门,不得已转赴美国上市,已经8年过去了。时间如一指流沙,时间真快,阿里巴巴又申请转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8年兜兜转转一轮回,时空背景皆大不同。
谈及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致股东信中表示:我们收到董事会授权,可申请增加香港为主要上市地。这个决定的目的是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
张勇表示:香港和纽约同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开放、多元、高度国际化是两者共同的特质。香港也是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的起点,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
张勇在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申请的同时,也发了一封致股东信,信里也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香港是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的起点,他们对中国经济和未来充满信心;换句话说,背靠中国市场的阿里巴巴,其未来发展路径及前景也与国家整体发展有着高度契合。作为流通市值2.26亿港元的最有名中概股的阿里巴巴,其在这个关键时刻作出的选择,也具有风向标意义。
记得在年3月16日下午,阿里巴巴透过其官方微博发布了启动赴美上市的消息。阿里巴巴当时也表示,如果未来条件允许将积极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同时,感谢香港各界人士对阿里巴巴的关心和支持。
年赴美IPO时,阿里巴巴曾喜气洋洋地表示“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时过境迁,阿里巴巴在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一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避跨境监管、在美被除牌等诸多不确定性及风险,走上回归香港之路也是大势所趋。
小米在港上市
年7月9日上午,小米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小米能够成功上市,正是它年“敲门”港交所整体IPO未果的另一个反向结果。时隔4年,港股市场“觉醒”了,小米集团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而昔日阿里巴巴被挡在港交所门外,也是因为“同股不同权”股权架构限制。
年时,阿里巴巴希望港交所改变规则的砝码,当时阿里认为基于“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是一种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香港联交所、香港证监应该满足阿里巴巴这个“特殊化”要求。但港交所那时仍表示,将坚守一直沿用的“同股同权”的IPO上市制度,于是,8年前香港证券市场最后还是与阿里巴巴“失之交臂”,阿里转道赴美上市。
香港证券市场,之所以能在全球金融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制度为先”有一定关系。拥有“透明在细节中”的香港股票发行制度,具备了诸如市场化、可控性、透明度、融资效率等制度长处,这也是香港资本金融市场一直以来发展的基石。
后来,时代变了,特别是互联网、科技业“独角兽”吃香,香港市场也“觉醒”了,并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自己,雷*的小米集团也就成了港股市场接纳“同股不同权”股权架构的首个创新试点。
当然了,对于彼时包括马云在内的阿里管理层来说,他们已经等不及港股市场姗姗来迟的“觉醒”,转道美股IPO上市。换个角度说,此番阿里巴巴香港、纽约双重主上市,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晚集”,但不管怎么说,回来就好!
马云
这几年来,港股市场对阿里巴巴在港上市的“门”,也没有关上,只是更改上市规则,需要的是时间和契机而已,此前阿里巴巴也实现了赴港二次上市。
后来,时任港交所行*总裁的李小加,也曾就阿里巴巴赴美上市表达“惋惜”:对于香港而言,丢掉一两家上市公司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丢掉整整一代创新型科技公司就是一件大事,而未经认真论证和咨询就错失了这一代新经济公司更是一大遗憾。
此外,时任香港财*司司长曾俊华也表达“改变”意愿,他曾表示:对香港是否应当修改现行上市规则持“开放的心态”,听取市场参与者的意见非常重要。
那时,阿里巴巴在宣告赴美IPO时,除了表达“我们尊重香港现时的相关*策和出发点”,也留下了一句“隔空喊话”:“将一如既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