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上帝的跳蚤2黑死病如何拨动中华 [复制链接]

1#

我们正在解读《上帝的跳蚤》,作者王哲。

今天继续聊黑死病,一说到黑死病,就是欧洲中世纪的大流行,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其实与此同时,在中华大地上,鼠疫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拨动着历史的巨轮。

奇幻的年

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年。这一年非常的特殊,它有三个年号:崇祯17年,永昌元年和顺治元年。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北京紫荆城的龙椅上,一年之内就坐了三个皇帝,而且是不同的王朝,怎么回事儿呢?

年的春天,闯王李自成的大*已经兵临北京城下,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困于城中。短短几天之后,北京城破,崇祯皇帝在故宫后山上自缢身亡,闯王入主紫荆城。

奉旨从边关回京勤王的吴三桂,在路上就收到京城陷落,皇帝自杀的消息。他现在是对内不敌闯王李自成,对外难当清*多尔衮。于是引清*入关,想要联清击李。能够灭亡大明的李自成竟然完全不是清*的对手,在山海关一触即溃后,屡战屡败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后大清入主中原,吴三桂被封平西王,镇守云南。

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但是其中有很多的疑点:

首先是李自成大*围困北京城,当时崇祯皇帝是有重兵在北京集结,守卫部队三大营号称有几十万人,都是久经沙场。崇祯年间,清*也多次兵临城下,坚守几个月都不成问题。此外还有当时最先进的红衣大炮。

而闯*那边呢?攻城能力是很差的,一个宁武关就折损上万精锐。为什么李自成这个时候攻入北京城会如同探囊取物呢?

其次,如果李自成大*压境,崇祯自知不敌,为什么不跑呢?当时北方连年大旱,加之兵祸连连,早已糜烂。而南方富庶之地还在大明手中。更重要的是即便放弃北京,明朝在南京还有一整套完整的行*中枢。退一步海阔天空,缓一时再图天下,完全没有问题。何必非要固守北京,最终落得个国破身死的下场呢?

再有,李自成兵临城下之后,还派人找崇祯议和。李自成说我不想当反贼,我还是认您做皇帝,您给我一块封地,赏赐我万两白银,我就当个王就成。这个王我也不白当,我帮你攘外安内,镇压其他的农民起义*,抵抗满清镇守边关。

这可是一个待遇非常优厚的城下之盟,崇祯在社稷将倾之际竟然没同意。李自成当时已经自立为王,占据了陕西河南一带,你给不给他,他都已经拿了。现在就是掏一笔钱出来,还能让他去消灭张献忠,甚至抵抗满清。就算崇祯担心以后尾大不掉,也总比眼下就城破国亡来的强吧?

这次议和,站在李自成的立场上也很奇怪,他费这么大力气打到这里,把京城都给围了,离夺得天下就差最后一步,他放弃了?要个封赏就回去了?这也太奇怪了吧。

说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都有种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崇祯和他身边的满朝文武,还是李自成自己,都不相信闯*能够攻克北京。但凡能坚守一段时间,待吴三桂以及各地勤王的兵马赶到,定能转危为安。

我们再看攻下北京之后的李自成,仅仅过了40天的时间就仓皇撤离。在这期间,他出兵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打败。经此一战之后,从前攻无不克的闯*就像是从没打过仗的一样,都不说依托北京城防守一下,直接弃城,之后就是被清*追得到处跑。

之前对这件怪事儿的解释是说闯*进入北京城之后腐化堕落了,失去了战斗力。但是起义用了十几年,堕落短短40天,他的闯*不是骤然壮大的乌合之众,这堕落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而且这帮人可不是从来没进过城的土包子,他们占领的洛阳、西安都是大城市,为什么偏偏进了北京就沉醉于花花世界了?

揭开以上一连串疑团的关键性钥匙,就是我们要说的,鼠疫。

年,正是全世界鼠疫的第二次大流行期间。没错,就是和年前的欧洲黑死病属于同一次大流行。

当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城中正好爆发了鼠疫。本来城中人口就多,闯*逼近,大批逃难的百姓涌入北京城,最后被围困其中,瘟疫如同冲击波一样地爆发了。号称守*40几万人,但是能够有效动员起来的战斗力只剩几万人了。

正如前面所说,此前清*也多次兵临城下。崇祯有足够的信心,北京城是绝不可能破的。和谈失败之后,李自成想惩罚性的攻一下城,可谁想到守*的纷纷献城。瘟疫不仅击溃了*队,更击垮了人心。因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爆发百年不遇的骇人瘟疫,在古人看来,也是上天在传达一个消息,大明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了。

李自成自己都不敢相信,如此轻易地就进了北京城,而让他不敢相信的是,曾经梦里无比繁华的北京现在如同*蜮。破城之后瘟疫的传播环境得以透透风,随着城里的人逃出去,疫情有所缓和。李自成进了北京就等于是继承了明朝的正统,于是赶紧登基立国。

*队自然也就驻扎了下来,随着对降*的收编,频繁的接触,本来缓和的瘟疫再度爆发。所以让闯*在短短40天就失去战斗力的,不是北京的花花世界,而是满城看不见的鼠疫杆菌。

李自成山海关一战失利,离开北京,一路退却的同时,就把也把瘟疫传播开来了,闯*各地留守的部队先后感染。所以后来弃山西,弃西安,最后败死九宫山。

在古代的卫生条件之下,一旦*营出现瘟疫,整个部队都可能不战而溃,李自成也是一样,到手的江山就这么丢了,而且还是丢给了异族,让人感慨。

明朝可真是祸不单行,有满清,有流寇,再加上鼠疫。可以说是天欲亡明。今天不少人称赞多尔衮的才能,其实历次北方民族入侵中原,其领袖能力在多尔衮之上者比比皆是。如果没有李自成和鼠疫,满清是没有希望染指中原的。

年的春天,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改变了历史,当时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它助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

鼠疫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之后,骤然消失,等待着下一次历史的召唤。人类也在努力争取掌握自己的命运。

发现真相的耶尔森

年之后,当鼠疫再度卷土重来,我们与鼠疫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19世纪,鼠疫的全球第三次大流行了。这一次主要的爆发地是在我们亚洲。

先是从云南开始,然后蔓延到广东,年登陆香港。香港是当时英国在远东最大的殖民地,城市繁华人口密集。这一年的7月很多同学都知道,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

在开战前2个月,5月4日的时候,医院收治了第一例鼠疫病患,6天之后,就已经有40人死亡。5天之后,每天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人。随后15万香港居民,起码有10万人闻风而逃不知去向,剩下的也闭门不出,可以说是一夜空城。

香港总督赶紧向国际社会求救。

19世纪下半叶,微生物学高速发展,随着高倍显微镜,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的不断成熟,各种细菌都被相继发现,人们坚信所有流行病都是细菌引起的。因此也十分渴望能够找到引发黑死病的细菌。

于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31岁的亚历山大·耶尔森来到了香港。他出生在瑞典,后来去法国学医并加入了法国籍。耶尔森虽然当时名不见经传,但也算是师出名门,他的师公是大名鼎鼎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巴氏杀菌法就是他发明的。

这个巴斯德在历史上的地位高到什么程度。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排行榜,他位列第10,都排在卡尔·马克思前面。在他前面的人是穆罕默德、牛顿、耶稣、释迦牟尼、孔子、古腾堡、哥伦布、爱因斯坦这些人。

耶尔森还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次解剖狂犬病人尸体的时候,不小心把手给划破感染上了,当时狂犬病一旦发病必死无疑。幸亏巴斯德研究所刚刚研制出了狂犬病疫苗,救了他一命,于是他便跟随救命恩人,投身巴斯德研究所。

耶尔森来到香港撸起袖子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比他早到了三天。这个人是当时的世界级的细菌学家,来自日本的北里柴三郎。虽然马上就要和中国开战了,但当时香港是英国人的地盘,英国人的面子还是很重要的。在耶尔森来到香港的这一天,北里就已经发现了鼠疫细菌,并且通知了世界最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

好了,既然这样,那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干脆去拜访一下老前辈北里吧。结果去到日本实验室耶尔森发现,他们在解剖病人的尸体,但是鼠疫病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那个肿大的淋巴结日本人却碰都没碰。

耶尔森意识到难说自己还有机会,于是赶紧动手,从尸体的淋巴结中找到了另外一种细菌,与北里发现的完全不一样,随后他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两个人不仅发现的细菌不一样,对于鼠疫的传播路径的想法也不一样,北里认为是通过伤口、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的,而耶尔森则认为是通过昆虫叮咬传播的。

后来经过医学界的确认,耶尔森发现的才是真正的鼠疫致病菌,传播路径也正如他推测的那样,因此鼠疫杆菌也叫做耶尔森氏菌。

香港的这次鼠疫到8月份的时候自然消失了,死几千个人。这在全球鼠疫第三次大流行当中不算是一场大的瘟疫,但是因为在这里发现了鼠疫杆菌所以特别的出名。

香港之后,鼠疫进入高发期,随后台湾、日本、美国、土耳其都相继开始流行。最严重的是4年之后开始的在印度的大流行,鼠疫进入印度之后就驻扎下来了,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是年年爆发,最厉害的时候一个星期就要杀死6万人,这十年间杀死了超过千万的印度人。因此印度的人口没能超过中国,当年的10年鼠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国士无双伍连德

到了年,辛亥革命前夕,大清王朝还剩最后一年寿命的时候,鼠疫在当时称为满洲的中国东北爆发了。这里是满清的老家,大清的龙兴之地。两个帝国主义俄国和日本对东北虎视眈眈,而欧美列强为了不给日俄可乘之机,强迫垂垂老矣清*府,无论如何要派人去解决这件事情。

这一次北里柴三郎也去到了东北,他当然不愿再重蹈16年前香港的覆辙。关于鼠疫如何传播的理论已经建立了,跳蚤作为媒介,从老鼠到人。这次北里再三小心,一定要找到源头,于是在东北拼命地解剖耗子寻找这个源头,他带领的医疗队解剖了一万多只老鼠,但是竟然没有从老鼠身上找到鼠疫杆菌,因此他也一直都在怀疑这次的疫情到底是不是鼠疫。事实证明这一次北里又错了。

最后解决疫情的是清*府派来的,之前我们在解读《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的时候也提到过的——伍连德。似乎命运在捉弄北里,这次的对手伍连德和16年前去到香港的耶尔森一样都是31岁。

伍连德是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之后也是去到很多国家行医学习,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名医了。这次来到东北,和之前的耶尔森不同,他不仅是来调查的,而是背负着控制疫情的重任。

伍连德下了火车就找病人进行解剖,虽然这次的鼠疫患者的淋巴结并没有肿大,但是其他症状和鼠疫很像,并且从尸体的内脏和血液中都找到了鼠疫杆菌。

看着北里他们玩命地解刨老鼠,伍连德也纳闷,人都得鼠疫死了,你们非要跟老鼠较什么劲呢?他觉得这次的传播途径和之前的不一样,似乎和老鼠跳蚤无关,而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的。

面对疫情当年的伍连德,其实就和我们面对新冠疫情暴发时的做法一样:让所有有条件的人戴上口罩,大范围的隔离。

东北大鼠疫的主战场在哈尔滨,在人口如此密集的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隔离防疫,这可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伍连德手下懂点医学知识的人加起来也不超过50个,他调动起全城的一千多名官兵和一千多名警察,全部防疫人员就这么多。

一群业余的中国人,在一个年轻医官的带领下,能搞出什么名堂呢?

谁也想不到仅仅天,就在哈尔滨消灭了鼠疫,随后一个月整个东北全境鼠疫灭绝,代价仅仅是6万人的死亡。你可能觉得6万人已经不少了啊,但同是这一次鼠疫大流行的印度,每周就要死这么多人。而且要知道当时针对细菌的抗生素还没有问世呢,东北的这一次抗疫成功这成了20世纪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儿,伍连德也一跃成为科学巨星。

在没有抗生素可用的情况之下,如果历史没有给我们伍连德,那后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下欧洲的黑死病和当时的印度,一旦东北的鼠疫没有控制住,扩散到全国,以年中国的人口总数,死亡的人数何止千万,我们面临的处境又是何其的黑暗,千疮百孔的满清肯定会在鼠疫中灰飞烟灭,而在20世纪初那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还能否继续完整的存在肯定是要打上一个问号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伍连德当年就是凭一己之力堵住了一座已经爆发的火山。

后来梁启超讲过一句话:科学输入我国已经50年了,但是能以学者的资格与国际相见者,唯独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伍连德后来甚至被提名了诺贝尔医学奖的候选人,只可惜最后没有拿到。这也是华人到此为止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

这本书的作者王哲还写过一本书叫做《国士无双伍连德》。

我们知道这一次东北疫情是肺鼠疫,通过空气能够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那被感染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呢?

和当时的皮毛生意有关,很多人都喜欢貂皮,但哪里这么多的貂?有人发明了一种技术,经过处理土拨鼠的皮和貂皮就差不多,于是就开始抓土拨鼠扒了皮充当貂皮卖。当时西方妇女穿着招摇过市的貂皮大衣全都是土拨鼠皮仿制的假货。面对巨大的需求量,在满洲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土拨鼠交易市场,一年成交量有万张皮毛,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少猎人在捕杀土拨鼠。结果,终于出现了一株能够在人群中靠呼吸传播的剧*菌株,造成了一次的大流行。

所以说这场鼠疫和90多年之后的SARS,多年之后的新冠是一样的,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剧,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悲剧今后还是会继续出现的。

10年之后,鼠疫再次出现在东北,依旧是肺鼠疫。伍连德为了这一天已经坐镇北满10年了。第二次鼠疫大流行,伍连德十年磨一剑,把疫情牢牢地锁定在哈尔滨,在当地人口增长了三倍的情况下,死亡人数仅仅人。

伍连德当之无愧地成为公认的全球鼠疫的头号权威,他的东北防疫总处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微生物研究机构,很多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关东*控制了东三省,伍连德被以间谍罪逮捕,如果不是热心的中国人和英国领事搭救,很可能就此丢了性命。随后他被释放礼送出境,从此再未涉足东北。20年鼠疫研究的心血也毁于一旦。

同年,北里柴三郎去世,享年78岁。

年81岁的耶尔森在越南去世。

年,同样81岁的伍连德在马来西亚去世。他死前最欣慰的两件事情,一是亲眼看到日本*国主义的灭亡,二是等到了人类战胜鼠疫的那一天。

之前我们在解读《文明之光》的时候讲到过抗生素的发现、发展与应用。年,弗莱明无意中发现了青霉素。二战期间,青霉素的提纯问题得到了解决,不仅挽救了大量的伤员,也让我们掌握了对付细菌的最有效的武器。年我们发现链霉素对鼠疫菌有特效,从此鼠疫走向末路。

虽然我们有了抗生素,能把鼠疫很高的死亡率控制在了10%以内。但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彻底地消灭鼠疫。因为鼠疫杆菌长期存在于啮齿类动物身上,我们总不可能把这些动物全部杀光吧。

在掌握了这一系列的知识之后,同学们就应该明白,注意个人卫生,并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