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港府专家顾问许树昌不必过分在意感染人数, [复制链接]

1#

香港特区*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讲座教授许树昌:

?奥密克戎变异株一出现,它的传播性很高,导致以“围堵”截断传播链控制疫情的策略失效,香港后来以“减缓”取代“围堵”*策。

?不应该用“躺平”来形容防控措施的调整,因为当疫情出现变化,病*传播力强,“杀伤力”减弱,疫苗接种率提高时,顺应时势调整策略是明智的。背后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包括推高疫苗接种率等。

?感染人数多少,主要是反映疫情的走势,最紧要的还是看重症率多少、死亡人数等。整体阳性感染者数字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来压制疫情高峰,因为主要都是轻症,反而要集中火力提高疫苗的接种。

?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数多,最大的问题是奥密克戎的传播性很高,而早期疫苗接种率低。很多老年人担心疫苗有副作用不愿意接种,结果死亡的就是这一批没接种的老年人。

?复盘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数据,80岁及以上的老年感染者,如果一针疫苗都没打,病死率差不多达到15%;只要他们肯打一针,病死率降到7.2%;如果打了两针,病死率降到3.7%;如果打了三针,降到1.6%;如果四针,降到1%。

?从数据来看,如果之前打了灭活疫苗,第三针转用核酸疫苗,形成的抗体保护率更好。

?香港的社区形成了“防重症屏障”,但不是“免疫屏障”。因为免疫是完全不感染,但在新冠疫情流行下做不到,暂时消灭不了新冠病*。

今年11月,香港时隔3年复办国际七人榄球赛,特区*府多位官员到赛场呐喊助威,香港特首李家超在人群里举杯欢庆——抗疫三年,东方之珠已渐渐恢复往常。

自年12月31日起至今,香港经历了五波疫情。前四波疫情,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报告的死亡病例为例。而自年12月31日起延续至今的第五波疫情,截至年12月8日不到一年时间里,死亡病例增至例。尤其是在今年2月-4月,香港经历了一波疫情高峰,短短两个月内死亡病例超过例。

第五波疫情也恰恰是香港抗疫方针调整的关键节点,从“围堵”清零逐渐转向以“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为重点。

为何致病性减弱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反而对香港的“杀伤力”最大?从严格管控到松绑放开,关键是什么?高病死率的“阵痛”能否避免?

12月8日,香港特区*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讲座教授许树昌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深入讲述了香港应对第五波疫情的得与失,希望为其他地方抗疫提供参考。

对于疫情,许树昌打过不少场“硬仗”。他是香港特区*府抗疫专家顾问团的六位专家之一。年沙士(即“非典”)暴发时,许医院前线,接手大量沙士病人。新冠疫情发生之初,身兼世卫顾问委员会成员的许树昌不断跟其他专家开会,商定防疫策略。抗疫这三年,他接连被两届香港特首委任为抗疫专家顾问,帮助特区*府制定精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美国斯坦福大学早前公布“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在呼吸学科全球排名中,内地和香港共有4名专家进入全球前50,许树昌位居全球第2。

香港特区*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讲座教授许树昌。香港文汇网图

许树昌告诉澎湃新闻,第五波疫情初期高病死率的主因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导致重症率偏高。而后通过不断提高接种率,推行分诊制度,有效分流新冠肺炎确诊者,解决了医疗挤兑问题。香港公布的核酸检测和抗原快测的感染人数累计达多万,从血清检测来看预估已经过半人数感染,当前只有约20例危重症。“短期来看,新冠病*无法完全消灭,我们无法建立起免疫屏障,只能建立起防重症的屏障。”

香港新冠疫情最新情况(数据截至年12月8日)。

“无需采取特别措施压制疫情高峰,要集中火力提高疫苗接种率”

澎湃新闻:截至目前,香港一共经历了多少波疫情?跟其他几波新冠肺炎疫情相比,香港第五波疫情有何不同?

许树昌:香港一共经历了五波疫情,前四波疫情总共只有人感染。第五波疫情变得严峻,第一阶段是从年末开始到年5月,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亚型,第二阶段是从6月初至今,流行株变成了BA.5。至今香港已经超过万人感染。

前四波疫情,主要采取“围堵”*策,也就是一旦暴发疫情,餐饮店暂停营业、学校停课、居家工作等。奥密克戎变异株一出现,它的传播性很高,导致以“围堵”截断传播链控制疫情的策略失效。

澎湃新闻:应对第五波疫情,香港的抗疫*策为何开始从“围堵”转向以“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为重点?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许树昌:奥密克戎传播快、免疫逃逸能力强,经过血清检测,估计香港在今年的2月-4月已经过半人感染了新冠病*。感染人数规模较大,再加上疫苗接种率大大提升,社区出现了混合免疫的现象,轻症甚至无症状患者多,重症少。所以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防疫措施。香港差不多是从7月末8月初,放松防疫措施,以“减缓”取代“围堵”*策,商店恢复营业,促进经济复苏。尽管最近几天香港每天感染人数过万,但多数都是轻症。

澎湃新闻:放松管控之后,是否会出现一轮疫情高峰期,大概持续多长时间,会有怎样的规律?有声音认为,要尽量少出门躲过放开后第一波感染,尤其是小孩老人尽量不出门。您怎么看?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您有什么建议?

许树昌:一旦放松管控,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感染人数增多,这个规律肯定会发生的。新加坡跟香港情况相似,今年初,奥密克戎BA.2感染了很大一波人潮,到了8月BA.5感染了第二波,日新增感染人数过万。不久前,又有新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XBB,带来了另外一波感染,日新增感染人数九千至一万,但很快就回落了。

在香港,今年年头流行BA.2,感染人数每日新增几万人,重症较多;6月以来流行的BA.5,感染人数每日新增顶多1万多人,轻症较多,BA.5感染的人数规模比不上BA.2。

内地也一样,如果放宽防疫,总体的感染人数会上升,但最重要的是推高疫苗接种率,病*变得越来越温和,大家不用害怕出门,就算感染了,轻症多,重症少。出门要戴好口罩,多洗手,降低受感染的风险。

澎湃新闻: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压制放开后的第一波疫情高峰?

许树昌:感染人数多少,主要是反映疫情的走势,最紧要的还是看重症率多少,有多少人需要进深切治疗部(即ICU)用呼吸机,以及死亡人数等。整体感染数字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只要疫苗接种率够高,就算防控开放,轻症多,重症少。很多地方例如新加坡不再通报每天的感染人数,而是一周才报一次,反而每天报的是重症人数。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来压制疫情高峰,因为主要都是轻症,反而要集中火力提高疫苗的接种。

防控放开也是有序推进的。例如8月份,香港的餐饮店只允许4人一桌,营业时间只能到晚上10点,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同桌的人数可以增多到12位,营业时间不再限制。逐渐放开管控的同时,看看疫情是否有反弹,如果没有反弹,放开的口子可以慢慢加大。

香港第五波疫情出现的感染人数高峰。

超过万人感染,目前ICU患者仅约20人

澎湃新闻:今年2月-4月,香港经历了一波疫情高峰,短短两个月内死亡病例超过例。这段时间,香港发生了什么?当时香港出现医疗系统超出负荷的情况,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许树昌:第五波疫情感染死亡人数多,最大的问题是奥密克戎的传播性很高,而早期疫苗接种率低。今年二月份,大概只有六成人接种了两针疫苗,其中多数是年轻人,而很多老年人担心疫苗有副作用不愿意接种,结果死亡的就是这一批没接种的老年人。

复盘第五波疫情的数据,80岁及以上的老年感染者,如果一针疫苗都没打,病死率差不多达到15%,只要他们肯打一针,病死率降到7.2%;如果打了两针,病死率降到3.7%;如果打了三针,降到1.6%;如果四针,降到1%。从中可以看到,老人要是接种了疫苗,病死率越来越低。今年初,香港的医疗系统承受不住,是因为很多老年人感染后有重症,出现肺炎,需要住院吸氧气。

香港自第五波疫情起病死率(年12月31日-年12月8日),数据显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是死亡“重灾区”。

澎湃新闻:后来香港如何调整应对战略,统筹医疗资源分配,实现分诊制度,有效分流患者的?

许树昌:医院里有负气压病房(指室内气压较外面小的病房,主要用作接收及隔离治疗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以防呼吸性疾病经空气传播)作为一线病房,感染人数增多后,容纳不下那么多人,于是在其他病房,加装了强力抽气扇,作为二线病房。后医院和负气压病房,帮助香港防控疫情,分流患者。重症患者留在一线病房,如果病情好转就会移到二线病房,轻症患者则会到亚洲国际博览馆隔离。

近期,我们也允许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和检疫,但要求家里至少有2个及以上洗手间才可以。实施这一规定之后,医疗系统应付疫情变得更加容易,可以把床位留出来给那些有急切需要的人。

3月末,香港引入了辉瑞和MSD(默沙东)新冠口服液。我们派发给轻症的患者,患者在发病5天内服下可以缩短病情,减低病情恶化和降低死亡风险。

澎湃新闻:香港第五波疫情的重症率、住院率、病死率如何?

许树昌:第五波疫情第一阶段,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过万,最高峰达到5万,第二阶段最多每日新增1万,住院人数目前大概回落到多人。第一阶段死亡人数是人,病死率较高,超过2%;6月之后的第二阶段降到0.1%,死亡人数是1千多人。第一阶段要用呼吸机的人数差不多人,住进ICU的患者超过人,现在用呼吸机的人数回到了双位数,ICU的患者大约只有20人。

澎湃新闻:在疫情防控中,应对院内感染是重要一环。香港是怎么做的?如若医护人员感染,如何处理?

许树昌:负气压病房因为空气频繁过滤不存在感染,院内感染反而发生在普通病房,医院照胃镜,或者医护人员在社区或者搭乘公共交通感染了但无症状。6月前第五波疫情的第一阶段,由于太多患者入院,当时整个医疗系统爆满,病房人员拥挤,感染的老人较多,出现了院内感染。一旦感染,会尽快将病房封了,提供抗病*药物。到了6月份之后的第二阶段,入院的人数比起第一波大幅减少,少了很多院内感染的病例。

医护人员要是感染了就回家休息,每日都要做抗原检测,最初是休息14天,后来减少到7天,现在缩短到5天。起码检测是阴性才能复工,还要戴上N95口罩,做足防护措施。

澎湃新闻:医院内的病房和诊疗区是否分为阳性和阴性?

许树昌:一线病房和二线病房加起来有三千张床位,可以应付这些传染病。医院阴性区和阳性区会隔开,如果患者感染了新冠会被放在同一个区,如果阴性的就被安排到另一个区。医院的病房分为单人房、双人房或者六人房等,以区来分布,同一个区住的是同一种疾病的患者。病房最起码一小时换气6次,如果是负气压病房是12次,比较安全。

学生接种疫苗达七成才能批准学校全面复课

澎湃新闻:允许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是否会引起社区感染病例增多?居民房是否需要装上换气的设备?如何切断社区传播链?

许树昌:这么多家庭,居家隔离很难做到家家户户装换气设备,主要是开窗通风,最重要是多一个洗手间,感染和没感染的人不要共用洗手间,降低感染风险。如果没有多一个洗手间,我们仍然会将患者送到社区隔离设施,例如竹篙湾社区隔离治疗设施。早期香港也征用了不少酒店用作隔离,但后来发现轻症多、重症少,就不再需要征用酒店了。居家隔离还需要避免一起进食,每日都要做抗原检测。医管局会对居家隔离的人线上诊断,针对高于60岁或者有基础病等患者,会派发新冠口服液送上门。卫生署有很多指定的诊所治疗新冠,可以跟进社区患者的治疗。总的来说,不要共用洗手间,高危人群服用新冠口服液,减少家庭交叉感染。

澎湃新闻:防控*策调整后,是否还有必要针对发现疫情的高风险楼宇进行“围封强检”行动?这与防控松绑有冲突吗?

许树昌:一旦允许感染者居家隔离和检疫,“围封强检”和污水监测等措施的成效和意义不大,建议取消。因为一旦放开,新冠肺炎就会被视作“风土病”,新冠病*已经清零不了。现在来看,香港可以说是跟病*共存。我们要面对现实,奥密克戎的传播性很高,一旦感染很快会渗透整个社区,很多病例找不到源头,所以反而要调整防疫策略。

澎湃新闻:香港抗疫强调要加强“一老一幼”的防护,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保护,院舍(指安老院、养老院)外展疫苗接种服务特别计划是否有成效?

许树昌:“一老一幼”的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三岁以下的幼儿,这也是我们担忧的问题。8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最高危的群体,目前一针接种率72%,两针70%,三针63%,四针只有12%。我们现在还是用尽努力鼓励老年人接种疫苗,也有流动接种队伍上门或者到院舍打针。现在院舍老人接种率高了很多,近九成老人都接种了,反而社区的老人接种率不够高。

3岁至11岁的儿童,一针接种率88%,两针接种率78%,三针差不多30%。针对6个月至两岁的疫苗开打没多久,一针接种率21%,两针接种率12.5%。现在疫苗证明安全有效,儿童接种也没有禁忌,反而是家长担心有副作用,不让孩子接种。从长远来看,对孩子不利。因此“一老一幼”防护仍要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