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应惧怕谁都不愿看到死亡,但又要面对,
TUhjnbcbe - 2023/6/24 21:00:00

文|纪硕鸣

死亡,对每一个人生都是恐惧的终点,谁都不愿意见到。美国至今有近万人感染上新冠病*,因染疫死去近万人。香港被理论上称为超过一半人感染,死亡逼近万人。正因为考虑生命至上,中国坚持要动态清零,以大代价也要减少感染,减少死亡。但对死亡需要有科学判断,有时候,过度防疫带来的恐惧比染疫带来的后果可能更恐惧。

面对疫情肆虐,社会经受着生死考验,全力抗疫以尽快动态清零。从理论上说,如果采以与病*共存*策,有人称,以中国现有的医疗水平,最后可能有一半国民感染上病*,其中如果近1%会死于病*感染,那就是超过万。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还有超万老人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一旦病*在全国蔓延开来,后果将十分严重。

清零是为了避免死亡

这也是一直认为,清零可以大量减少病*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可这也是有代价的,正常医疗服务受到影响,其它疾病失救情况严重,社会及经济负面影响很大。究竟如何取舍,这是个世纪难题。

4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央视专访时指出,奥密克戎绝对不等同于大号流感。梁万年表示,从病死率来看,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在香港却高达0.75%,约为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新冠)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香港的数字看上去确实触目惊心!

但我们作具体分析,可以看到一些实际情况并非专家们举例的那么简单。香港*府统计处出版的年11月号《香港统计月刊》,其中一篇文章提到,年的死亡人数为5万零人,粗死亡率为6.8%,香港平均每天的死亡人约数.8人。

香港这波疫情是年12月30日出现第一例,至今已经近4个月,平均每天染疫死亡人数约56人。根据香港特别行*区*府3月26日数据显示,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中位数为86岁。而统计数据又显示,年,香港男性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是83岁,女性则是88岁。

香港这波防疫有失误是客观存在,但这些失误并不是不能克服的。死亡率高显然存在诸多特定背景条件,比如非常之低的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养老院大规模疫情暴发警觉性差、以及核酸检测不足带来的确诊感染人数的低估,还有*府防范意识不强等等。

你看,到3月底,香港70岁或以上老年人,第一剂疫苗接种率是71%,第二剂疫苗接种率是59%,目前,香港仍有接近28万名70岁或以上长者未接种疫苗。这些都是短板。

香港高死亡率是能避免的

但香港又有数据表明,60岁以上打满三针新冠疫苗预防死亡的有效率高达98%,而香港整体接种两针剂新冠疫苗以上人群,其粗病死率约为0.1%,与流感相当。而没有接种疫苗者的死亡率则为1.25%。

根据香港截止到4月20日的统计,从全年龄组看,香港打两针疫苗之后感染新冠的人群中的病死率0.16%,打三针疫苗则为0.04%,远远低于不打疫苗的2.97%和只打一针疫苗的0.97%。

另外,当谈到香港8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死率,专家直接以老人的10%的病死率,与流感的全人口平均病死率相比较,一概而论以偏盖全了。而应该与同年龄段、同基础疾病条件下的流感病死率比较。这才相对科学。

以上数据是客观真实,并不想挑战专家的权威,只是供专家参考。

确实,新冠病*不是大号流感。就像张文宏医生说的,即使这个变种*性很弱,防备不足,也是“会咬人”的。但如果简单地就把香港的病死率数字,直接来推导内地情况,以此演绎疫情病死人数,掩盖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是不科学的。

香港如果做好早期预防,应该可以避免的。其它城市及早借鉴香港经验和教训,也可以避过香港的覆辙。

我们看上海目前的情况,从3月1日发生第一例阳性,截至4月25日,本轮疫情死亡病例共例,其中最小的33岁,最大岁,平均年龄82.52岁。70岁以上占86.32%。而死亡者大多没有接种疫苗。

依上海统计数据,上海市常住人口万,年死亡率0.56%,平均每天死亡人。有报道披露,“殡仪馆工作量翻番”,就算每天增加人。那么,4月1日到23日,多死亡约人。也就是说,非染疫死亡个案增多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选择最科学的防疫措施,才不至于受到伤害。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应惧怕谁都不愿看到死亡,但又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