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鹏是一位青年导演,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雨季不再来》是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该影片时长39分钟,主要聚焦于高三学生的生活,讲述四个少男少女在高三阶段经历的内心成长。
全寄宿学校的高三学生方又圆因为参加成人礼的节目而终于得到了接触心仪女生夏晚的机会,但他很快发现,组织该节目的班长李纯对他的感情也并不简单。几个少男少女的关系交错,在大同小异的高考压力面前,经历着大相径庭的青春成长...
年《致青春》的上映拉开了青春片创作的帷幕,随后一段时间内,类似的青春片几乎占据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幕。从《致青春》的开始,许多导演在创作时从中所延续过来的升学考试、抱憾别离与注定重逢等叙事元素千篇一律的出现其中,这让观众直呼单调的不可思议时,也让人们对其中的真实度有了很大的质疑。
所以拍摄这样的故事,于导演来说,不仅是去还原他记忆里真实的高中生活,同时也借此表达一些他对于青春期情感成长的看法和观点。“每个人都经历过高三,但高三的生活可以是沉重压抑,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骁鹏说,这正是这部电影和其他青春题材片不一样的地方。
01:57从萌生念头到完成剧本,*骁鹏精心打磨了小半年时间,期间,剧本经历五次大改才最终确定。电影故事主要表达情感成长,导演刚开始想要生猛一些,有一个生物老师的角色,和方又圆有一些情感上的瓜葛。但是后来发现短片的容量有限,所以就不断删减剧本,主要突出了导演最想表达的东西:情感和性认知的成长,包括同性之间、异性之间。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导演*骁鹏的指导老师、香港著名导演张婉婷(《岁月神偷》《三城记》导演)提供了很多帮助。第一版剧本出来后,格式、细节、文字上存在有各种问题,但她会指出故事里的亮点,并给予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剧本敲定后,一开始的片名是叫《三人行》,后来在和导师沟通过程中,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太过缺乏创意,与这段记忆似乎也不够贴切。就在导演陷入该取什么名字的困扰的时候,转身书架上的一本三毛的《雨季不再来》正好进入了他的视线里,给了他灵感。“当我出门的时候,我会穿着那双清洁干燥的*球鞋,踏上一条充满日光的大道,那时候,我会说,看这阳光,雨季不再来。”这是三毛写在书里的一段话,在*骁鹏看来,也是年少最好的解读。
导演设置一场游泳比赛作为电影开场,他想达到的效果是,主角在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出丑,设计的情节只有在泳池才能完成,之前的剧本写的是他们几个去游泳,后来觉得游泳比赛更容易表现。另一方面,导演在高中就读的寄宿制学校,经常会组织游泳比赛,所以这也是取自导演真实的青春记忆。
这次拍摄,*骁鹏只请了两个专业演员,其他演员都是在校生。大部分演员是提前几个月在学校里海选出来的,虽然他们没有表演经验,有时一个简单的镜头要重复七八次,不过导演表示,过程有些艰难,但他们身上青涩纯真的气质是专业演员很难演出来的。
同时导演会和他们围读剧本,问他们,在这个年龄觉得这些事情是怎样的。这样,大家也参与到了故事的创作里,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雨季不再来》在各大电影节上表现亮眼,入围第十四届大阪亚洲电影节“SpecialFocusonHongKong”展映单元、获第三届NEWERA青年电影季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情短片”奖、第二届电影短片交流周主竞赛单元“最佳短片”奖、第五届重庆青年电影展“最佳编剧”奖、第六届金荷奖主竞赛单元“最佳作品”奖。
关于导演高泽生
和业内很多导演一样,*骁鹏也是半路出家,他在进入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之前,曾就读于外交学院,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电影梦。
说起对电影的兴趣,最早追溯到高中那会儿,*骁鹏印象最深的是高二的元旦晚会,他自编了一个喜剧风格的舞台剧《比武招亲》,这是*骁鹏第一次独挑一个大型剧本创作,没想到不仅拿了一等奖,还被选送到学校元旦晚会上去表演。从那时起,他开始对导演这个职业产生兴趣。
不过进入大学后,他在外交学院学起了英语翻译,每天待在办公室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决定做感兴趣的事情,于是开始接触、了解电影,去佟大为的工作室做过宣发实习工作,发现自己对制作很感兴趣。
本科毕业后,*骁鹏申请进入了香港浸会大学,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多种不同题材作品,除了《雨季不再来》,还有《李理的白日梦》《黑夜走向我》等。他执导的短片作品《表妹》曾入选了“第四届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获得评委的高度评价。
授课的老师鼓励大家拍自己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