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电影文化传播方向跨考经验
TUhjnbcbe - 2023/8/12 21:36:00

本科某土木工程,比较纯粹的理科生,纯粹到高中学物理竞赛,从小英语、语文都靠理科撑着那种。

大学学业基本荒废,那几年学校的经商创业氛围很浓,一批在学校里的“积极分子”都开始创业,大四的时候也和两个同学做了家智能硬件公司。

那年,一个创业的同学登上了青年福布斯,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踏上了考研这条路。前几天拟录取名单出来了。,终于考上了国传,想想,突然有点恍惚了。

为何要考研?

每个考北电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可每个梦想背后的痛苦也不尽相同。考研的这三年里,研友们也是人来人往,有人一战成硕,有人一直奋战。也有人失败后回家开了个洗车店,每次看到那个朋友票圈的广告,心里都不是滋味。

虽然四战成硕,没有什么速成的经验和辉煌的战绩,但是还是想给那些坚持的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年9月末,突然想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句屁话。布尔乔亚世界里的成功者们,到老了也依旧是副自信且浅薄的样子。在自我人生意义角度来说,我可以原谅自己临时之前“一无所有”但不能原谅自己“一无所知”。所以还是要“考研”。也不是为了某个研究生头衔或者拉康意义上的“专名”。学习艺术、哲学是“无用”的,它只不过是让你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第一次的短期突进,给了我某种盲目的错觉。三个月从一个纯粹的零开始学习电影史论和艺术史论。初试成绩还不错,英语55*治60专业一专业二总分,差了4分进复试。

第二次,因为国传竞争太激烈了,那么多大佬慕梅老师之名而来,我就自知之明能上北电就行的态度报考的中外(后来分成电影学和文化研究中心)。完全脱产,三个月都快差不多了,一年不就完了?这一年学的很开心,还把大量的经历放在了哲学的学习上,艺术概论的理论不明白的都从最本源的理论看起。在网上把戴爷的视频都看了一遍。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考试的时候专业二考第五代和《我不是药神》我居然写着写着就群情激昂开始对抗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结果很惊喜,专业二99直接挂掉。

第三次,对,都第三次了,不报国传对不起自己了。不过这年没有抗住生活和家人们的压力,在线上做起了物理老师,上课给初中的孩子们讲声光热力电,下课拿出手机让徐涛给我讲*治。课上我说学生做过的题还做错,课下我发现我背过的单词还是不认识。考试的时候还挺心酸的,考前一天晚上到了北京的小旅店,打开笔记本给孩子上课,下课了又赶紧背起了肖四。连续两天精疲力尽,还是得把窜到晚上的课讲完。不过成绩出来还不错,那一年专业一考了《步辇图》大家分数都不高,我。本以为过国线都能进复试了。结果那一年国传莫名的减了一点点进复试的比例。那个同学进了,复试也通过了。复试正好卡到我,或许人生是想告诉我,命中无时莫强求吧。

第四次,

先讲一下心态问题:28了,还要不要考呢?为什么要考呢?

这都不只是我个人的纠结了,今年复试的时候,老师拿着我的简历直接就这么问我这个年纪为什么会选择考研?

考研是为了所谓更好的生活么?那我还不如继续工作做一个小布尔乔亚。还不如去考一个金融的研究生。学电影、学艺术、学哲学对于我只是为了解答自我存在主义式的困境。

而我回答老师的原话是:“40岁是一个电影理论家成熟的开始,我感觉我还挺年轻的,未来的路还很长。”话还没说完,全场就会意的笑了。

所以,我也想和那些挣扎多年的考生们共勉一下,也许北影考研不止是个举业,我们只是在挣扎的生活中选择了一条属于生命的路。

这一次我也认清了自己的问题,平时看的闲书也太多了,公共课成绩太差了。让我与复试门票这么多次擦肩而过。想一下我高中几个考了清北研究生的同学,*治英语起码70到80才有戏,我感觉自己*治英语打哈哈就是一种自我考艺术学虚假且慵懒的借口。

于是我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我原本感觉就是为了应付教育考试的*治和英语上。9月份开始直接脱产,全身心投入学习。

*治76英语62专业一专业二总分

初试第二进入复试。

(不过我英语的确出了些系统性问题,阅读就错了三个。本来以为稳稳上七十五了)

4月14日拟录取

第四年,命中无时莫强求的我终于求到了自己的结果。

经验分享

选择专业:

电影史论是北影考研最多选择的一个大方向。因为院系的调整和分化,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国际电影文化传播(文学系理论方向)电影学系、基础部、中国电影教育研究院这些都是做电影史论的研究。考试的总体方向也大致相同。只是导师研究的方向不同而导致了,具体研究方向和考试题目的不同。

国际电影文化传播(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

其实就是北影的文学系,和编剧同属一个大系。我爱上电影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喜欢戴爷(戴锦华老师),而国传其实就是当年北影三驾马车钟大丰、戴锦华、李奕明三位老师开创下来的第一批电影文学系理论方向。好像贾樟柯当年读的也是文学系的理论方向。包括现在国传的几位导师都是我很敬仰的学者。所以国传一直都是我心心念念之地。

国传老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别电影,以好莱坞电影为主,所以在出题上也不同于普通的电影史论那种中规中矩。专业二的题目每年都让人眼前一亮又眼前一晕。

同学们在报考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喜欢研究的方向是否和老师一致。我有朋友在考别的专业的时候成绩也很不错但是就是研究计划和老师方向不太一样被刷掉了。但是,考国传还,挺幸福的。。。。我今年准备的研究方向貌似就和所有老师没什么重叠。M老师是研究美国电影、法国电影、日本电影。P老师是研究意大利电影、L老师研究英国电影、明星学、酷儿电影。本来去年我准备研究的是美国电影导演吕美特,但是今年和学姐学长聊了聊,发现国传的学生的确不一定和老师的研究计划吻合。因为之前我就知道L老师收了一个会印度语的学生开始研究宝莱坞电影。个人感觉这么多年,国传老师也出了很多美国电影的相关书籍,该研究的大类都差不多了,有自己想法和个人特长的学生也比较受欢迎。于是我放弃了去迎合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因为我可能本身喜爱哲学都多过一点电影,考研的时候就很迷恋拉康的理论,而且发现拉康理论在电影理论中就存在很多的错误甚至一些老师都在误用。于是就下定决心做了一个拉康和现代电影理论谱系的研究。结果还算挺好。老师也不是很在意你研究的方向,主要学术的功底和知识扎实就可以了。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学系

其实这俩专业我在第二次考研报考的时候还没分家。要报考这两个专业的同学还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导师是否相符。

W老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电影以及香港电影,也带动了整个电影学院对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所以今年专业一也开始大改。(很多人也在抱怨,为啥专业一改成了这样,是不是ZZ任务?其实我想说句公道话,这么做其实是对的。是否过犹不及不清楚,但是从去年考完《步辇图》出来整个走廊那个鸦雀无声的样子来说,中国艺术、文化的确是在某种意义上的被缺失了。是个人可能都能说出来文艺复兴三杰是谁,但是问你中国美术的老祖宗,六朝三杰是哪几位可能都一时哑口无言。)

Y老师研究香港电影

W老师研究东欧电影、电影节

G老师研究中国电影

等等

人文学部(原基础部)

原来的基础部,老师偏向北欧电影研究。考试题型和国传比较类似。

我就仅仅列一些我知道的方向,具体的还是大家多去知网看老师发表过的论文或者私信聊。

但是尽量在报考选择的时候,看好每个专业不同的题型和老师的研究方向。

备考

*治

都说*治是10月份开始就可以了,但是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每个人的情况和理想的分数也不近相同。作为一名理科生当年分科的时候我文综成绩还不错,就是很讨厌*治这样强行“洗脑”科目所以选择了理科。开始考研的时候也感觉就是一门纯粹应试的科目,甚至感觉考艺术*治分数高是一种自我屈服。

但是,但是,但是。我想说别这么看*治。因为这两年我在空闲的时间(不务正业)的时候会看一些左派理论家的书和视频,尤其是戴爷在北大的中国电影史的讲解以及诸多西方哲学家基本都站在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之上。我开始对*治这门课有了重新的观感。。虽然很多人都感觉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式的导读。

但是一方面,*治里马哲的部分基本是你作为一个学术基础的素养,马克思理论基本方法是在康德、黑格尔这种古典哲学中脱胎而出的,如果深入做学术研究的话,无论是阿尔都塞、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甚至是齐泽克这些当代的左翼哲学家,都离不开马哲。

另一方面,其实把*治当做一种应试学科主要是因为其背后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准研究者,对于我们自身的意识形态还是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态度。尤其如果你要做中国电影研究,不要只单单被改革开放以来的某种极端右派的思想禁锢住。比如在讨论谢晋电影模式、中国十七年电影这些问题的讨论中,意识形态的探讨就无法避免。作为一个研究者,不要做一个无脑的排斥者或者小粉红。感觉建国后的主流电影过于“那个”。49年之后中国本来就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农兵形象从无到有再到今天某种意义上的消失,如何用艺术表现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理性探讨的问题。所以真的把*治学好不是简单的在于纸面,而是深入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更好的把握*的思想路线和各个时期社会思想脉络的途径。

所以啰嗦那么多,我认为*治学习最好的方法还是兴趣和感受其背后的逻辑。当然,作为考试,不是看*治觉悟有多高,和辩证思维有多好。刷题和巩固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也是比不可少的。

客观题

我是七月份就开始做好每天听课做题的准备了。很喜欢徐涛老师的课,讲的很有逻辑。然后基本按照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刷完题之后整理错题本。按照遗忘曲线及时进行复习。徐涛的题考前刷了两遍,肖秀荣题刷了两遍,临考前肖秀荣、徐涛、腿姐的模拟卷都尽量刷了,的确很有用,没记错的话考试还碰到了很类似的题。

主观题

很多人孤注一掷背肖四,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研一年只有一次,我希望把主动权把我在自己手上而不是看听天由命的概率问题。所以我还是跟着徐涛的30天背诵,把各个章节的重点主观题背下来。当然,我根本不会背书,我只能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过这基本就够了。除了个别的专业名词你不要弄错,文科考试还是看你核心逻辑的表述是否正确。背题的时候要做减法:肖四也好徐涛的小*书也好,去理解核心逻辑然后背框架,每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电影文化传播方向跨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