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超越硅谷,大湾区迈入第二阶段
TUhjnbcbe - 2023/9/12 21:00:00

图片来源:摄图网

粤港澳大湾区最近迎来新一波高校建设潮。

就在不久前,教育部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并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首批开设的专业可谓“度身定制”: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

更多港澳高校对前往广东办学或开设研究院“虎视眈眈”。上个月底;深圳前海管理局和香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支持香港大学(深圳)高等法律研究院发展;

再往前,香港岭南大学在其公布的年至年度策略发展计划中,提到“在充足可靠的财*支持下,与内地院校探讨于大湾区或内地其他地方成立一个合作校园”。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大湾区围绕高校的动作,无一例外均是港澳高校与湾区城市的联姻。从大学出发,一个有关科技和产业的链接网络正在大湾区加速勾画。

早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城市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曾分析美国硅谷的成功:一是对教育的重视,另一则是科技人才之间交错的联络网。

在暨南大学教授胡刚看来,就像当初硅谷一样,大湾区选择的第一步是“修路”。如今粤港澳高校的互动,实际推动广东“道路”建设迈入第二阶段。其背后的逻辑是,更多人员跟随高校脚步加速来往,它构成了硬件完成后,提升软件联通的一种实体承载。

起锚点

大湾区的高校实力究竟是强是弱?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回答。

若仅看广东高校,似乎难以匹配经济第一大省的教育水平。今年2月,全国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共所高校入围。若按照高校所在地来看,广东仅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广州7所,深圳1所。该数字不仅远低于北京23所、江苏16所、上海15所,且与四川持平。

一个原因是,广东省内高校,仅广州“一市独大”。经济体量最大的深圳,缺乏教育底蕴,近年来才有高校开始“崛起”;珠三角其他城市,珠海勉强撑起省内高校第三极;非珠城市更加“边缘化”,一个被媒体经常引用的数据是,在万人口的潮汕地区,仅坐拥3所高校。

而纵观整个湾区版图,港澳恰能拼上广东高教较短的一块板。

在深圳市*协网站上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深港在高等教育方面合作的提案”中,提及香港始于年的“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以重点资助个别高校“拔尖”“摸高”,此后多年,香港仅教育支出就超过公共财*的15%。根据最新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7所香港高校入榜,5所进入前名,且多所高校较上一年排名提升。

澳门则是后起之秀。尽管澳门高校普遍较为年轻,但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2所高校进入上述排名。

天秤的两端,一边是高校云集的港澳,一边是短板仍存的广东。如何以香港、澳门较小的体量来辐射整个大湾区?一个思路是,将高校搬到广东。

最早观察到二者匹配度并付诸实践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出台2年后,年,浸大就与北师大携手,在珠海建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S)。

十年后,港澳高校与广东城市互动开始升温。

年,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大学在深圳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到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连续第五年成为广东省内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第二个很快“上马”——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出现在两地签署协议当中,至此,广、深、珠各有一个来自香港的高校“强援”。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效果图——红鸟广场图片来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越硅谷,大湾区迈入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