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香港与纽约、伦敦齐肩,一起被称为“纽伦港”,可见其高度繁荣的景象。自年香港回归之后,两岸之间的深入交流不仅促成一代“港星”在内地的事业发展,还为老百姓们的生活质量添砖加瓦。这其中就包括中港司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该群体的年收入曾高达38万/年,一度被称为“小李嘉诚”。
可是如今时过境迁,曾经万人追捧的中港司机身份,在内地与全世界贸易加强合作、以及近几年的疫情影响下已经“跌落神坛”,他们即使拼命加班,也只能赚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养家糊口。从这些中港司机的身上能得到哪些启示?司机师傅们的未来在哪里?
一、繁华的香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绝对是“天堂”的代名词。除了有被称为“喜剧之王”的星爷、以演技与人品得人心的周润发、貌美如天仙下凡的王祖贤等影视剧明星以外,还有高度发达的经济让内地人心生向往。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的香港比内地的发展要快速得多,那里可以买到“一切”。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但凡了解其特殊性的人都知道,当时的香港商品琳琅满目且都可以免税,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陆商贩都会选择到香港进货做生意。
随着两岸之间的贸易深入及百姓们的往来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一门新兴职业“中港司机”,顾名思义就是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之前的司机师傅,细分为货车司机与载人司机。虽然工作性质稍有不同,但是两者在收入上的水平大致一样。
不过,跑中港线可不是光会开车就行。中港司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他们有一对中港车牌,可以让他们在不需要任何签证与报批流程的情况下,自由地行驶在两个城市之间。
这种稀缺性直接决定了牌照的办理难度,当时国家规定只有香港的人大代表、*府官员及符合条件的富商才能有资格申请双牌照。也就是说,那些专业司机必须通过买或租的方法,才能获得自由往返于双城之间的“优待”。
即使或租或买双牌照的价格不菲,但是它能为司机们带来的收益完全大于付出,这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找路子来享受“特权”。中港货物司机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关照费”,因为他们主要运送的货物都是奢侈品。
这些奢侈品在香港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免税金额,待运送到内地以后进行售卖便会得到不少利润。正因如此,负责的司机通常会被要求好好“关照”这些货物,这也是司机们高薪的来源。
与货物司机相比,载人司机的工作内容更宽泛、能力要求更高。随着两岸之间的深入发展,旅游业的春天为这些中港司机的事业助力不少。所有想去香港旅游的人都要先去深圳,再转驾至香港。
在这过程中,司机师傅就是导游,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旅客们介绍好玩的地点、好吃的地点等等,他们再从商家那里抽取佣金,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5万港元。
尤其在国家推行港澳自由行以后,很多内地条件还不错的准妈妈还会特意去香港生孩子,即使父母不是香港籍,在香港出生的孩子也能拥有香港身份。这对于当时还有些落后的大陆而言,香港籍无疑是“权贵”身份的象征,日后能为自己带去许多便利。
而这些司机就是准妈妈们获取香港信息的主要来源,医院、大夫,事后便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报酬。在香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中港司机群体算得上“佼佼者”。
这些司机大多生活在深圳的皇岗村,因为皇岗村附近的皇岗口岸是香港与内地距离最近的必经之地。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影响下,大批中港司机都靠着“双城”驾驶赚得盆满钵满。
在顶峰时,单单这条线路注册在岗的中港司机就超过2万人。他们每天穿梭在深圳与香港之间,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能跑几十次。他们也的确收获到超额回报,要知道90年代的香港普通货运司机月薪在1.5万元左右,而这些中港司机的收入几乎可以翻倍在3万元左右。
曾经有调查显示,有不少中港司机的年收入可以达到38万元。而当时内地的人均工资不过几百元而已,那些中港司机的收入是内地居民想都不敢想象的数字。
当时深圳的房价还在块人民币/平的价格且不限购,那些中港司机们除了在深圳口岸买大房子安家,还又不少人选择包养“小三”来彰显自己的财力。
他们经常与情人一起出入在高档酒店中,身上佩戴金链子,尽管这番打扮颇有些“土大款”的样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戾气的背后是中港司机们财务实力的象征。
二、跌落神坛
有一句话说:你永远都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换句话说,中港司机们的赚钱能力很大部分取决于机遇,与其自身本领并不画等号,他们只是恰好在发展的浪潮中抓住机会,一举“暴富”。当香港给他们带去的红利逐渐消失,那些人的高收入又能维持多久呢?
随着我国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内地其他沿海城市的口岸逐渐开放,香港的优势逐渐消失,而那些赖以皇岗村口岸生存的中港司机的收入自然会随之减少。
尤其前些年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港以后,其地位完全可以与香港相媲美。再加上近年来香港某些“反动”因素及疫情影响,选择去香港旅游或者谋生的人数呈现断崖式下跌的趋势。那些曾经辉煌的“小李嘉诚”,如今连基本的温饱都是问题。
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成本,他们只能通过“内卷”的方式来压低自己的价格,再刨除油费等其他必要开支以后,利润所剩无几。从前中港司机们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达到财务自由,如今起早贪黑、盘算有度才能有些许盈利。其中的差距令很多中港司机都坚持不下去,纷纷开始转行。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狂妄”。曾经的中港司机的确有超强的吸金能力,他们误以为这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一味地挥霍、不可一世。
殊不知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下,司机并算不上有前景的行业(客观讨论,不存在其他意义)。更何况,它本身就是一种简单且机械化的职业,所赚收入不过是拿自己的体力做典当。
三、货车司机
除了高精尖行业,司机与其它普通职业相比的收入还算比较高的。据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货车司机的从业者超过万人,人群几乎全是中年男性。他们或是只身前行,或是带上妻子为伴,那辆货车就是“可移动”的家,吃住都能在车里解决。
卡车司机的妻子被称为“卡嫂”,群体数量最高时超过万人,中年男子带着老婆一起跑长途几乎是“标配”。“卡嫂”跟车走也是无奈,因为拉货的时候一天能赚七八百,两口子可以一起照应着,卡嫂还能和丈夫换班驾驶,多赚点钱。
单从收入上来说,货车司机属于比较热门的行业,加上各种补贴以后月收入可以达到八九千,乃至上万。不过现实情况并非那样简单,货车司机风险大钱难赚,数不尽的心酸没人知道。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为了优化市区内的交通环境及降低市内的大气污染,大部分城市的市区是禁止大货车进入的,司机师傅们只能沿着周边的环线前行,累了就在休息区稍作调整。
根据某司机师傅自己描述,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吃、住几乎都在车里,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见其辛苦程度。有时候几个月都回不了家,同家人聚少离多已是常态。
与此同时,货车司机还是一个比较“高危”的职业。因为很多货车载物以后的重量都会高达几十吨,这需要司机师傅配备十分娴熟的驾驶技能及敏锐的应对能力。
大家都知道,货车需要长途跋涉,车体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性能衰减。维修一次大货车的费用动辄几千,严重的可能要花数十万,而因急刹车导致的翻车维修费用更高,所以有些货车司机宁愿撞车也不会急刹车,这几乎成为该行业的公开秘密。
在这些心酸的背后,是无数个司机师傅的咬牙坚持。不干这个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拿什么去养家呢?何况如今的物价这么高,买一杯奶茶都要几十块钱,不去拼命赚钱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们只能苦中作乐,在疲劳的途中约上三五个关系还不错的司机朋友,一同吃点简单的速食、喝点啤酒,畅谈人生。而这简单的幸福却是司机师傅们难得的“奢求”。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一群怀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的梦想并不是“开车”。在生活的打磨下,每个人都只能负重前行。
四、生存现状
曾经高达万的货车司机从业人员,在疫情的肆虐下锐减至万,数据的背后除了“天灾”还有“人祸”。从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各行各业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
为了控制疫情的发展,各地防控措施不断升级,曾经车水马龙的街道都出现过前所未有的空旷与宁静。作为货车司机,他们的工作原本就是走南闯北,当各个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以后,这些司机师傅最先遭受出行影响。
有师傅说:“核酸检测每三天就要做两次,依然有很多地方走不了”。当高速口突然被封,司机师傅们不得不想办法绕道前行或者原路返回,稍有不慎就会在“病例区”呆得久一些,导致自己的“绿码”挂星。
而带“星”后的师傅们,只能被迫在高速服务区等待14天至“星”消失。驾驶室是他们解决吃喝拉撒的唯一地点,有的师傅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甚至连水都不敢喝。
这种“一刀切”的管控方式虽然能很快杜绝疫情的发展,但是也严重影响到司机师傅们的基本生活。好在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改善,不少城市都开始推出专属于货车司机的货运通勤码,保障大家的正常运输工作。
不过疫情影响下的货车司机几乎都赚不到之前那么多的收入,反而还会遭受不少外界埋怨。各地因疫情居家办公的群体会将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顺归咎于他人,而货车司机就是他们宣泄的出口之一。
因为货车司机长期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有很高的感染风险,事实上也的确有货车司机不慎传染疫情的新闻,那些键盘侠们就会将炮火专注在司机师傅的身上,认为他们是传播病*的溯源。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些可爱的“边缘行者”才能为群众们的居家隔离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就武汉封城那次来说,除货运车以外的所有交通工具都被勒令停下。为了保障武汉市所有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中国货车司机驾驶着超过万辆卡车为大家输送粮食与生活用品。
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货车司机师傅的辛苦付出,才能保障大家在疫情下依然能享有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随着这两年的疫情常态化,大家在紧张的同时也多了一些从容,不再像最初那般盲目的“抢菜”、“抢鸡蛋”等。这些都与司机师傅的稳定“输入”密不可分。
因为这些特殊原因,这些师傅们在疫情发生后受到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