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香港经济前路新浪财经
TUhjnbcbe - 2025/5/8 21:3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香港经济前路

《财经》封面

上半年香港经济受挫,主要受外围因素影响;少数极端分子推波助澜的社会事件,将加重下半年香港经济压力。振兴香港经济,止乱制暴是前提,香港各方需以大智慧解开困局转危为机

《财经》记者焦建

文苏琦

编辑

今年夏天,香港地区迎来的台风及降水并不比往年明显增多。但“迎接台风”、“风球”等气象词汇,却时常在各类交流场景中出现。

“外围在刮大风。香港近两个月大家都知道,社会事件令社会很绷紧,亦有不同行业受到冲击。看到这些数字,就好像经济上挂起‘三号风球’。目前大家可能未觉得风球强劲,但台风正对准我们吹来。”在8月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下称“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如此形容当前香港经济局势。

按照当地生活惯例,天文台会在台风来临前强风阶段挂起“三号风球”,来临时则挂起“八号风球”,这意味着大家不用上学或返工,享受“台风假”。

作为高度外向型经济体,香港经济形势目前并未恶化至八号风球级别,但观察一般用来衡量其经济表现的四个主要指标——出口贸易、零售、物流和旅游或酒店情况——可见其接连出现“全线飘红”警戒现象,市道明显减弱,各行各业的压力百上加斤,处于经济“技术性衰退”边缘。亦如陈茂波所言,“过去数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是很多代(香港人)努力的成果”“(情况)去到什么程度绝对不敢看轻……变坏的机会非常高。”

对于曾多次经历经济风浪的香港多万居民而言,经济基本面短期快速恶化会给就业市场带来压力,进而可能会打破“高就业、高消费、高房价”的景气循环局面,这些或仍并非最令人担心之处。作为国际金融商业中心、航运中心以及热门旅游目的地,香港用近百年时间逐一擦亮了多块“金字招牌”。香港人时常信心满满地对外提起的一句“这里是香港”,也意指国际规范、效率保证、法治良好且治安稳定等一系列的优良“质素”(香港惯用语)保证。

但随着社会秩序迟迟无法恢复相对平稳,一些原本兴冲冲的内地游客无奈临时更换了人生第一次出境游的目的地、一些原本在港举行的会议被取消或改在深圳举行、一些原本在香港商定的生意被推迟……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投资者开始对香港的社会环境、营商环境产生担忧。

“这么大的事情在香港发生、持续这么长时间,对我们这个市场、对我们大家所有的港人、对我们的经济的影响都是非常长远的;因此我也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好自为之。”8月14日,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香港出席港交所中期业绩发布会时提醒称。

与之前的“非典”和“金融海啸”时期相比,下行可能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语),意味着香港经济复原或将会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为稳定市民生活,特区政府已临时推出了一系列旨在“稳住信心、保就业、利消费、支持经济”的措施筑起经济“防波堤”,更多的全局性措施亦有望于10月时出台。振兴香港经济,止乱制暴是前提。为此,尽快找到途径令各方放下分歧、齐心合力维护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则是每一个爱香港的人的共同希冀。

外向型经济之窘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香港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故而一年多以来,各方对经济或将出现恶化,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准备。而要细究香港经济将在哪些方面受到何种程度的影响,则与其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左右完成的经济结构多元化有关:

从年到年间,香港曾一直作为单纯的贸易转口港;年到年,其工业化经济迅速崛起;而从7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结构逐渐从工业制造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借助此前数十年的工业化积累以及受外部环境变化(西方主要国家市场萎缩、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竞争日趋激烈)影响,香港不得不走上了经济多元化发展道路。

作为这一阶段最主要标志的,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地产和旅游业也开始成为其支柱产业。而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也在不断给香港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以地理位置相近、产业互补且文化相熟的珠三角地区为例,香港逐渐与其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香港贸易也逐渐变为以来自内地的货物转口贸易为主。而完善的法律体系、成套的航运和金融服务等因素,则帮助香港成为了国际性的航运枢纽。

从年到年,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年香港回归祖国时,其亿美元的GDP总额,占了内地GDP总额的18.6%;而由其处理的对外贸易,则占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左右。作为支柱产业,目前贸易和物流产值占香港整体GDP比重仍超过五分之一。

但在多重复杂原因制约下,香港经济的“第三次升级”至今尚未完成,其一直存在产业结构偏狭、传统支柱产业优势渐失、经济结构高度轻型化及离心化、发展无长远规划等问题。加之内地航运业快速兴起(尤其是珠三角多个港口间竞争日趋激烈)带来了货物分流,近十余年来,香港经济增长持续呈现落后态势:

年香港亿美元的GDP总额,仅占内地同期总额的2.7%左右;同年,仅一河之隔的深圳GDP总额超越香港;今年,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广州,也有望超越香港。

香港各界对此讨论纷纷,各类提振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模式调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如此,“香港已是发达经济体了,老用发展中经济体的眼光看待其现状,似乎也不太对”。近年来一直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经济前路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