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南山区调查发现114种新记录物种,为深圳
TUhjnbcbe - 2025/5/12 17:4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刘欣怡张宇婷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偶遇”黑脸琵鹭和桫椤等珍稀动植物、在43.7千米的海岸线旁追随候鸟迁飞的身影、在自然学校多彩的活动中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南山区生态环境逐渐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在繁华的城市里,也能自在畅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南山区组织开展辖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日前,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共记录到种物种,其中新记录到的物种种,初步构建起了南山区重要生态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为南山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提升监管水平打下重要基础。

调查发现种新记录种

据悉,本次调查是南山区调查类群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此次调查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层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主要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生态系统类型的野外核查。物种多样性调查主要涉及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华侨城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深圳湾市级湿地自然公园、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阳台山市级森林自然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南山公园、大铲岛等8个重点区域内多个生物种类的调查。

“此次调查记录到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仙湖苏铁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土沉香在内的维管植物科属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和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猕猴在内的动物24目73科属种,共计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以下简称“南山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通过生物多样性调查,南山区初步构建起了包括植物、鸟类、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在内的重要生态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不仅完善了辖区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面积、组成和分布特征等信息,还掌握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状况,为后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左上:黑脸琵鹭左下:猕猴右上:仙湖苏铁右下:土沉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查新记录到各类动植物共种,其中不乏黑喉噪鹛、花面狸、香港带唇兰、密花豆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被列入CITES附录Ⅱ的香港带唇兰也被称作森林下的“花仙子”,一般生长在海拔—米的山坡林下或山间路旁。南山区此次发现香港带唇兰主要集中在阳台山常绿阔叶林下,种群稳定,这也意味着该区域仍存留着较为原生的森林植被。

黑喉噪鹛作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深圳市常见的留鸟,常集小群活动,多在林下灌木丛间出没。此次调查发现黑喉噪鹛种群在南山区分布广泛,表明南山区优质的自然生态本底为其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美好乐园。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喉噪鹛

重点生物种群变化喜人

近年来,南山区生态环境逐渐向好,生物种类日益丰富,在此次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重点生物种群的喜人变化。

南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引得猕猴种群可以在此稳定发展。据悉,内伶仃岛内现有约23个猴群,多只猕猴,除内伶仃岛外,猕猴还广泛分布于南山区内的阳台山、塘朗山等区域。在内伶仃岛猕猴保护区调查过程中,有着一位特殊的“调查队员”一路随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以下简称“南山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特殊“调查队员”是一只被救助的猕猴,名叫“饺子”。“饺子”和人类十分亲近,在调查队员仔细辨认植物时,“饺子”也蹲在一旁盯着植物,仿佛若有所思,队员们都戏称“饺子”是在学习辨认植物,还认真劝导“饺子”不要吃有毒植物。

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桫椤对环境变化反应较为敏感,但在塘朗山南部的桫椤谷内,桫椤种群数量约株,且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生长情况较为稳定。这得益于南山区多年来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监测,近年来,南山管理局加大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监管力度,降低保护区域内人为活动影响,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应的环境。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

此次调查还首次在西丽水库观测到了黄胸鹀的身影。黄胸鹀俗称“禾花雀”,属于候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极危物种。由于深圳是东亚候鸟迁徙路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10月到来年3月,数万只候鸟会沿着这条古老的迁徙线路来到深圳,此次黄胸鹀出现在西丽水库,充分体现了南山区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野生鸟类的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

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南山区通过此次调查进一步掌握了辖区内物种现状和本底水平,将此次调查结果与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中深圳全市生物多样性数据做对比,南山区维管植物总数占全市22.67%,其中本土野生种占全市17.17%;动物多样性方面,两栖类物种数占全市36.36%,爬行类占全市24.59%,鸟类占全市37.96%,哺乳类占全市13.46%。这些喜人的数据背后,是南山区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的持续发力。近年来,南山区在公众自然教育和监管保护体系搭建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众多成效。

目前,南山区已有5所自然学校和7家环境教育基地,日常以各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让公众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学习,增强市民对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认知,以实际行动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年5月22日,南山管理局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实践活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称:“活动让公众更加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产生对自然的保护和敬畏之心。有次活动结束后,一个小朋友跑来跟我说,原来不只是珍稀动植物,哪怕是小小的蚂蚁也应该被保护。”

南山管理局还就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外来入侵种管控、开发建设等管理问题以及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多次与各管理单位进行座谈沟通。南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共同巡查-问题发现-及时反馈’的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巡查台账,有效提升了对各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南山区作为全国率先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产业高度聚集城市中心区,近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绩斐然。年,南山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年又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未来,南山区将进一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迁地保护,构建区域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促进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深化公众参与和合作交流,为深圳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南山样本”。

审读:喻方华蒋祝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山区调查发现114种新记录物种,为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