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又要增加一所大学,它来自邻近的香港。
9月6日,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举行。深圳市副市长郑红波与香港大学副校长宫鹏签署《深圳市人民*府香港大学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简称“备忘录”),市校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暂定名)。
至此,被香港市民称作“香港三大”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其中有两所已经落子深圳。
刚刚发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也提出,在前海合作区引进港澳及国际知名大学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建设港澳青年教育培训基地。
伴随着深港合作逐渐迈向更深更广的阶段,两地的大学也将有更多的协同,其合作方式也不只局限于办学。而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还将带来深港创新资源协同、人员增进交流互通等,对于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也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深圳已开办15所高校。南方科技大学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高校第九,世界排名并列;深圳大学位居中国高校第17,世界排名在-区间。
落户南山区
今年,深圳在“十四五”纲要中就提出,加快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等高校筹建工作,探索都市型高校建设新模式。
此次《备忘录》的签署,透露了更多关于香港大学深圳校区的信息:校园将选址南山区石壁龙片区,主要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先期在理学、医学、法学、工程、建筑、智慧城市、生命科学、数据与智能、先进材料、金融科技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或研究机构,促进深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深度融合。
根据公开报道,石壁龙片区位于南山区,是当前举全区之力推进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该重点发展片区目前聚集了深圳一半以上的高校和深圳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
香港大学(深圳)也将定位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根据前述《备忘录》,深圳市和香港大学双方将共同努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深圳创新优势,以及香港大学国际化和学术优势,创新体制机制,把香港大学(深圳)建设成为秉承香港大学优良学术传统、扎根深圳、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目前,香港大学与深圳市人民*府会成立筹建领导小组和筹建工作小组。签署《备忘录》后,双方将进一步商讨详细的筹建事宜。
根据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的年QS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大学的排名为第22位。
可供参照的是,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于第39位的香港中文大学,年已经正式落地深圳龙岗区,今年是本科招生的第八年,其录取分数线已连续6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
根据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大学榜单,在中外合作办学子榜单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位列第一。
9月4日,香港特区行*长官林郑月娥通过视频参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年度开学典礼,她在致辞中表示,香港特区*府一直支持各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办学,助力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新的办学模式
除了被称作“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的成功典范”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即将落地的香港大学(深圳),深港两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远不止于此,并且在合作模式上也屡有创新。
今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落户罗湖区。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周林曾介绍,中大商学院落户罗湖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沙田和罗湖仅仅一河之隔,半个小时内便可借轨道交通从一个校区抵达另一个校区。学院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香港、内地和国际的师生于沙田或罗湖校区上课,而教学和科研活动亦可在两地并行展开。
在此新的办学模式下,学院学生将可深入了解香港和深圳两地的业界,毕业后可以选择在两地发展;而学院的教师则可成为谙熟香港深圳两地商业环境的专家,充分利用两地*府和企业的资源从事研究活动,促进两地经济和企业的繁荣发展。
香港特区行*长官林郑月娥4日通过视频参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年度开学典礼表示,港中大(深圳)是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的成功典范。自年开始运作以来,港中大(深圳)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表现卓越,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港中大(深圳)现设有7个学院及一个研究生院,共开设22个本科生专业和24个研究生专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名优秀在校生提供优质及多元的教育,连续六年成为广东省内录取分数最高的院校,成绩有目共睹。
除了办学,香港高校更是积极前来深圳成立研发机构、实验室、孵化器等。早在年,“深圳虚拟大学园”在深圳高新区南区成立,香港几所大学就陆续前来成立了研究院。而随着深圳科创产业的日益壮大,以及前海、河套等深港合作平台的发展,香港高校近些年更是再掀起了一股在深圳抢滩布局研究机构的风潮。
深化科研成果转化合作
年初,《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深化与港澳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合作。
一方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深圳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引进包括香港高校在内的多所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深圳的高等教育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且有望探索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一流的大学,不仅将为深圳的人才培养提供最有力的支撑,而且,一流的大学本身也是汇聚高端人才、实现科研突破的绝佳平台。
另一方面,深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实际上承担着促进深港在科创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的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香港的名校密度最高,有5所大学进入了世界强,基础科研优势突出,如果能够将其与深圳的产业链优势、产业化特色相结合,加强两地的创新资源协同配合,未来的想象空间不可估量。
年,探索扩大在深高校办学自主权、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纳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年)》。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4所大学进入新一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高考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前列。
面向创新的新需求,新“深圳速度”正在高校建设的热潮中上演。深圳提出,争取到年,高校达到20所左右,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0个以上。
(作者:王帆编辑:辛继召责编:金珊)